咏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咏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2 12: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想象法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
2、导入:不
“柳”是春的使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带着春色,携着春风,把喜悦和清新带到了人间。自古以来,柳树就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流传下来许多写柳树的名篇。(课件出示:杨柳图)
3、揭题: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言绝句《咏柳》。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学生利用资料介绍诗人。复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学习生字“咏”、“柳”。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
3、同桌之间互读,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1)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理解“碧玉”、“妆”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绦”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五、想象意境,指导朗读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六、写字指导:咏、柳、妆、绿
重点指导“柳”,第7笔是竖撇,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能写丢了。
七、课堂检测
1、我会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来。
tāo
(
)
zāi(
)
丝绦
裁缝
Tiáo(
)
cái(
)
2、我会拼音也会写。
yǒnɡ
tàn
liǔ
shù
huà
zhuānɡ



tāo
jiǎn
dāo
3、我会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柳(
柳树
)咏(
歌咏
)裁(
裁减
)绦(
洗涤

迎(
欢迎
)泳(
游泳
)载(
载重
)条(
条件

八、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词语。
2、指生背诵古诗。
二、继续学习古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说说柳树的样子。找出诗中对柳树整体形态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当。
2、学生感情朗读第一句诗。
3、赛读第一句诗。
4、读第二句诗,找出诗中另一种修辞方法——设问。
5、想象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歌颂。
6、配乐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三、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四、总结写法,课后积累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2、积累课后描写春天的古诗《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五、课堂检测
1、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补充古诗内容。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绿丝绦:

裁:

(3)这首诗的名字是《
》,作者是
(朝代)的

2、写出下面句子中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碧玉妆成一树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
3、写出四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4、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写出题目、诗句)
六、写字指导:绦、裁、剪
重点指导“绦”:第8笔是竖钩,不能写成竖。
七、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画一幅春景图。
板书设计
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古诗具有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的设计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发散思维,形成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