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1. 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0+70= 10+90= 60-20=
2. 填一填。
(1)80里面有( )个十;150里面有( )个十。
(2)500里面有( )个百;1300里面有( )个百。
(3)4000里面有( )个千;10000里面有( )个千。
(4)2000里面有( )个千,2000里面有( )个百。
90
30
90
30
90
100
100
30
40
8
15
5
13
4
10
2
20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不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2)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探究点 1
不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试着算一算。
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1000+2000= (元)
1000+2000=
1个千
2个千
+
=
3个千
3000
1000+2000=
1+2=3
1000+2000=
3000
3000
方法1:数的组成
方法2:类比推理
以上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
1000元
2000元
归纳总结:
不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原来数相同个数的0。
小试牛刀
200+400= 3000+6000=
600-400= 9000-3000=
计算。
600
200
9000
6000
探究点 2
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80+50=
130-50=
怎样想?
试一试。
方法提示:1. 可以根据数的组成。2. 利用类比推理。
3. 想加算减。
130
80
900+600=
1500-600=
1500
900
归纳总结:
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把整百、整千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小试牛刀
70+50 = 800+900=
120-50 = 1700-900=
计算。
120
70
1700
80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 不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原来数相同个数的0。
2. 进(退)位的口算方法:
把整百、整千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1)4000+3000=( )想:(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就是( )。
(2)7000-3000=( )想:(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就是( )。
(3)140-60=( )想:( )个十减( )个十是( )个十,就是( )。
(4)700+800=( )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就是( )。
4
3
7
7000
7
3
4
4000
14
6
8
80
7
8
15
1500
3000+5000= 2000+1000=
500+400= 6000-2000=
9000-5000= 8000-3000=
80+90= 700+400=
500+800= 130-40=
1200-300= 1400-700=
8000
3000
900
4000
4000
5000
170
1100
1300
90
900
700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加减号的由来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橫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数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了加号“+”。
减号的由来
最初减号由拉丁文"minus"缩写成“m-”,意为“减去”,后来又被略去字母m,表示为“-”。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创造出来“+”后不久,经过多次分析和研究,又创造了减号,即“-”。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也有人说,“-”出现于中世纪。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用橫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了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以表示增加的“+”。 中世纪酒商用横线或竖线标示存酒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