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项训练十七:诗歌鉴赏
高考链接
【2016·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6题。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1)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6.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5·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7.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8.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高效素能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己亥①岁二首 僖宗广明元年
曹 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
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4.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小阑干
【元】萨都刺
去年人在凤凰池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宥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注】①凤凰池:中书省翰林院的所在地。这首词写于元宁宗至顺四年(1333年)春,此前一年,作者被从京都外放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
5.词作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6.这首词最后三句向来为人所称道,请作具体赏析。
答:
参考答案
高考链接答案及解析
1.【答案】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2.【答案】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解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答案】(1)B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1)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7.【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8.【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9.【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高效素能提升答案
一、【答案】
1.B E
2.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二、【答案】
3.B E
【解析】B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应是以“樵苏”之乐亦不可复得,反衬“生民”
的不堪其苦。E项,“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诗句直截了当,
掷地有声,并非“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
4.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
情的思想情感。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
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
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解析】首先答出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
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答案】
5.上片回忆自己去年在翰林院任职时,宾朋宴集、弦索消夜以及春夜静眠的情景。下片写如今被外放后独倚阑干、冷落寂寞的心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被当政者赶出翰林院外放江南的不满与悲凉。
6.最后三句先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春夜美景:淡淡的月光下,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杨柳,送来了海棠的花香,迷蒙宜人的景色十分美好。但这美景并不属于自己,作者笔锋一转,以“独自倚阑”做结,再次表达无法排遣的寂寞怅恨之情。这里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0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