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鉴赏诗人的自我形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诗人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坚忍不拔。手法是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考生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诗人的形象“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指诗人之外的特定形象或物的形象。概括人物的形象应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等,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和渲染。答题步骤:①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①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所作。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这首词上片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2.这首词下片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马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4.“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吴
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连接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与“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帘钩”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不禁临风嗟叹。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望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E.“愁难着”一词,化抽象为具体,以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岁月”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6.请给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一、
1.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林、山;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得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景物描写。词作开头就直接写到“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续用了七种典型意象——林、山、竹、墙、蝉、草、池塘,这些景物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描写了乡村夏日雨后的景象,给读者留下了密不透风的感觉。而就在上片结束的时候又将“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照,一个诉诸视觉,一个诉诸嗅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解析】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的动作,可以看出词人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最后两句,在“殷勤”两字中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二、
3.CB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借代说法错误,是借喻;C项,“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静谧;D项,留白说法错误。
4.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句。此句写景,可分析写景的技巧,景情关系,以及诗句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属于侧面描写;写出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三、
5.CE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望之久”,“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意思是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E项,“两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有误;“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从“人易老”“愁难着”来看,这是直接抒情,并不是委婉含蓄的说法。
6.①遭人攻击,仕途失意,沉痛悲郁;②年华已老,国难深重,壮志难伸;③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羁旅愁思。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注释对人物的遭遇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知道,词人此刻是遭人攻击,仕途失意;从词中来看,上片写其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下片由景入情,“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此处以景衬情,写其羁旅漂泊,前途渺茫;“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萧条悲凉。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4月25日
鉴赏诗歌中的他人形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4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略【试题分析】本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镜湖女”形象可以按照如下角度分析。一、人物特点:镜湖女的身份——居住在江南镜湖湖畔农家的采莲女子,如“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花样红”;
性格——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叶”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二、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表达方式——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2)语言特点——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3)表现手法——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另外,考生要注意,组织答案时需要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要有理有据。
参考4月24日名师点睛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博②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④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这首词作于晏殊知永兴军任上,此时晏殊年过六十,被贬官多年。②博:众多,丰富。③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④漫:枉,徒然。
3.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以上片为例,说说是如何塑造歌者形象的。
4.“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包含了哪些感情?
一、
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搏击风浪的形象。
【解析】略。
2.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句(写“弄潮儿”能在潮头上立泳而使手中的红旗不湿,)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写来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②以钱塘江潮之排山倒海、壮阔惊险的描写渲染烘托出弄潮儿的精湛技艺和英勇无畏。③结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用梦醒后尚心有余悸进行烘托,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和“弄潮儿”的形象。
【解析】略。
二、
3.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多才多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轻时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②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直接描写突出歌者的多才多艺。“花柳上,斗尖新”在各种竞赛中,出类拔萃,表现歌者对技艺的追求。“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突出其高亢美妙的歌声。“蜀锦缠头无数”是侧面描写,通过观众对她的赞赏,写出她技艺的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概括歌者形象要注意诗词对歌者的描写。“赌博艺随身”的多才多艺,“斗尖新”的出类拔萃,“有时高遏行云”的高亢歌声,“残杯冷炙”的凄清,“衷肠事,托何人”的失意潦倒,综合而言,可以概括出歌者年少时风华绝代和年老时处境凄凉的形象。对歌者才艺和歌声的描写,词人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歌者的技艺高超,受人追捧。
4.①这两句意为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②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③表达了词人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和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感伤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两句,既要考虑到歌者的内心的痛苦,又要考虑到诗人自身的感情抒发。“落泪”“重掩”表现了歌者有感于自己身世的痛苦。年轻时拥有高超的技艺,备受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却处境如此凄凉。同时通过诗词之后的注解,“本词作者写作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可见诗人要通过对歌者的同情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4月26日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参考答案】尘土涤净
紫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题干说的是“春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四、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渐散紫烟”、第四句中的“回晴日丽”、第五句中的“花飞”“衣袖”“湿”、第六句中的“柳”“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考查了学生的鉴赏实力。答题时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确绘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4.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一、
1.百花盛开,绚丽多姿,花枝影绰,光影摇曳,写出了美好绚烂的春色,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写出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
【解析】解答诗词鉴赏类作用题,可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塑造、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就本题而言,“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在内容上描绘了一幅美好绚丽的春色图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花枝影绰,光影摇曳。根据注释,这首词写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之时,再由前句“永夜恹恹欢意少”句可以看出词人此时的内心是痛苦的。这里显然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写出了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之情。
2.表达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欢情减少。表面是伤春,
其实则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这类题目,需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可怜春似人将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怜春将老”,一个是“人老”。“可怜春将老”含伤春惜春之意;结合背景,“人老”则包含年华已逝和寄托忧国伤时两个方面的情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
3.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词人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解析】略。
4.寄寓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念之情,及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解析】略。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4月27日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参考4月26日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并简析其作用。
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却说“别浦鱼肥堪脍”,这两种说法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3.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春天刚刚到来,荠菜花开了,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4.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①、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①碪(zhēn),同“砧”。
5.“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在景物的描写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一、
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作用: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景,选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意象,构成了一幅自然风光图。从整首词来看,为下阕抒情做了铺垫。
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解析】
“休说鲈鱼堪脍”中的“休说”二字表明作者不愿归隐;而“别浦鱼肥堪脍”则表达出的是一种无奈之感。
二、
3.CD
【解析】
A.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E.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的手法类试题,首先考生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手法。本首词开篇写景,写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但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这是典型的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三、
5.词作的前三句用“江枫”“汀蕙”“败红衰翠”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满目凄凉、萧条冷落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感。
【解析】略。
6.这两句词不但写了词人登临时的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状况,而且交代了红翠衰败的原因。其中“望断”是写实,“翠峰”代指所思念的人,“十二”是虚写。这两句词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
【解析】略。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4月28日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试题分析】
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这是概括题,找出诗中描写的暮春意象加以表述即可。
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特征的题目,注意题干要求是“暮”体现在什么地方,答题时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挼:搓揉。
1.两首词中的“梅”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醉”,表达感情是否相同?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两首词都写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3.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5.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6.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一、
1.前词中“梅”:娇媚半开,玲珑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像出浴美人。后词中“梅”: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让人欣赏,劝人饮醉,表达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之情。后“醉”:年年都醉,是伤心泪,是感伤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人生衰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先回答出在这两首诗中分别给读者呈现出怎样情态的梅花。第一首诗中从“春信至”“半开”“玉人出浴”可看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将开未开,如出浴般美人娇媚、美丽。第二首中由“挼尽梅花”“晚来风势”“难看梅花”可看出此时的梅花已饱受摧残,甚至难以见到。第二问问“醉”中包含的情感,第一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举杯饮酒赏梅的景象,面对如此娇妍美丽的梅花,此时的“醉”流露出了内心的喜悦。而第二首诗中从“满衣清泪”“海角天涯”“两鬓生华”则可看出,这里的年年都“醉”,则是心中痛苦、伤感的流露。
2.前词意境:清新淡雅、宁静优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玲珑;后词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不同的原因:环境(背景)不同——虽都以雪为背景,但前词配以“春信”“明月”;后词配以“风势”等。意象特点不同——前“梅”香脸、琼枝、玉人出浴,形象美好;后“梅”零落、难看。人的遭遇、情感不同——前词是“赏”,愉快欣喜;后词是天涯海角、年华衰老。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此题可适当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这两首词分别是李清照早期和晚期的作品,年少时的惬意与年老时的悲凉在词中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具体来说,意境是由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来的,而意象则是凝结了作者情感的物象,故此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分别选取前两首词中的意象,②由意象总结意境特点,③分析意象的表现有何不同以及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
3.(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是:高大繁茂,焦心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片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由上片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
4.(示例一:)相同。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还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不尽相同。《声声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可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
三、
5.C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浓须大面”“壮气高冠”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D项,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
6.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要注意联系“英雄”的形象意义。“浓须大面”“壮气高冠”写出了木棉花挺拔伟岸的外在形态;“此花毋乃群芳主”“落花拟化珊瑚树”表现了木棉花超凡脱俗,“愿为飞絮衣天下”写出了木棉花的博大情怀等内在气质。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4月29日
周末培优训练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堤坝/提防
绮罗/畸形
凝视/疑神疑鬼
B.应该/应届
倩影/猜测
感谢/舞榭歌台
C.寻觅/静谧
仲夏/中肯
料峭/金蝉脱壳
D.寒蝉/婵娟
吟诵/岑寂
萧瑟/惩前毖后
2.下列画线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B.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断鸿:失群的孤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调养,保养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
B.一蓑/烟雨/任平生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下列对《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将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借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与感慨。
C.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胜利而归。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建立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高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
,
”
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汹涌澎湃,而《登岳阳楼》中“
,
”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清平乐
题上卢桥①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上卢桥在江两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
3.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
4.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基础训练
1.C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ī,qǐ/jī,níng/yí。B项,读音分别为yīng,qiàn/cāi,xiè。C项,读音分别为mì,zhòng,qiào。D项,读音分别为chán,yín/cén,sè/bì。
2.B
【解析】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3.B
【解析】应为“一蓑/烟雨/任/平生”。
4.D
【解析】
“表达自己虽年事已高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分析错误。
5.(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仓皇”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综合训练
一、
1.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
【解析】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2.(1)哀景抒哀情:上片一、二句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二、
3.第一问:描绘了清泉奔流、平野了阔、溪山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抱的秀美的山水图景。第二问:将清泉拟人化,写出它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以“襟带”为喻,展现山环水绕之美;动静结合使山水更显秀美。
【解析】本题考查上片的景象特点及手法。“清泉”“十里盘盘”“溪山”等。分析手法,首先明确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分析,点明效果。将清泉拟人化,写出它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以“襟带”为喻,展现山环水绕之美;动静结合使山水更显秀美。
4.词人由上卢桥一带的小景联想到自然的沧桑巨变和人事的兴亡交替:抒发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解析】本题考查“小中见大”。找出词中“小”的事件,分析表达“大”的道理。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4月30日
周末培优测试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遥岑(chén)
玉簪(zān)
脊梁骨(jǐ)
脍炙人口(huì)
B.倩影(qiàn)
揾泪(wèn)
皮夹克(jiā)
封狼居胥(xū)
C.抚恤(xù)
萧瑟(sè)
电饭煲(bāo)
舞榭歌台(xiè)
D.绰约(chuò)
鲈鱼(lú)
露马脚(lòu)
乍暖还寒(zà)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3.下列对诗句所用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寓情于景)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兴)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典)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夸张)
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下列对《醉花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凉”字主要是点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融情于景,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 “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慨道: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一旦从神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国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时发出感慨:
,
。
综合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感旧)①
苏
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②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②风流:指风光景致美妙。
1.从全词来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吴山”之“好”的?
2.词的下阕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
( http: / / www.21cnjy.com )~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4.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基础测试
1.B
【解析】A项,“岑”应读cén,“脍”应读kuài;C项,“薄”应读báo;D项,“乍”应读zhà。
2.A
【解析】
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3.D
【解析】
该句用的是叠词的手法。
4.A
【解析】
A项,用典。B、C、D三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
“主要是点明秋夜的气候特点”分析错误,“凉”不仅写气候给词人带来的触觉上的凉意,更是描写词人心境之凄凉。
6.(1)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凤池”“
华”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综合测试
一、
1.用吴、蜀作比较,写出吴蜀风光同样美妙;用希望早归写出吴山对自己的吸引,从而衬托其美好,直接用“西湖草”来体现西湖的美好的风光。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如何写景的题目,主要分析对比的手法,希望早归的心理活动和直接的景物描写分析。
2.词的下阕虚写了与古人同游共饮的场景,抒写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喜爱及对真挚友情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易逝、韶光不再的感慨。
【解析】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表情达意的词语,如此词中的“去年人”“莫惜”“容颜老”分析对杭州美景的喜爱及对真挚友情眷恋之情和流露出的岁月易逝、韶光不再的感慨。
二、
3.BC
【解析】本题主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4.【分析鉴赏】①伤春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标题中的“感怀”和诗中的“销魂”“伤感”“旧恨”“清愁”“不解”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还要结合“飞花”“坠絮”“草”等意象。例如从“春光已过三分”流露出对春光将尽的遗憾伤感之情;从诗歌结尾可见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