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
半期考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题目卷)
一、
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
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分散性
D.脆弱性
2.《汉书》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
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
A.规模大
B.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C.耗费大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4.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
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纸币
“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7.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
A.殖民贸易
B.民间贸易
C.朝贡贸易
D.官民贸易8.
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农民战争的影响
D.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
10.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昌机器厂和继昌隆缫丝厂先后创建。它们的共同点是(
)
A.建立在沿海地区
B.属于轻工企业
C.创建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D.创建者为洋务官僚
12.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
定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重视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3.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
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15.“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16.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
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g
2949kwh
10.9kg
A.
没收官僚资本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进行三大改造
D.
兴起“大跃进”运动1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
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表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1.1979年4月,广东省委书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在广东划出一定地区,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港澳
同胞和外同的投资场所。这种设想在实践中的直接结果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经济开发区
D.
创立行政特区
22.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
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把广东和福建列为最早开放的两个省份,福建具有的独特优势(
)
A.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地缘与亲缘优势
B.境内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C.华侨乡亲分布在世界各地
D.拥有近代最早开放的历史经验
24.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
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
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
D.国庆三十周年
26.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
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
该是(
)
A.电影
B.广播
C.电话
D.电视
27.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1932年7月8日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选手刘长春在张学良将军资助下从上海搭乘轮船赴美参加奥运会。刘长春在洛杉矶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当时传播这一消息可运用的媒介有(
)
①电话
②电视
③网络
④电报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
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
29.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
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30.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很多,包括(
)
①西方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
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第31、32题,各20分,共40分。)
31.(20分)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世纪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10分)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2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2分)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
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2分)。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6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C
A
C
C
C
A
D
A
C
D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C
A
A
A
A
C
D
A
D
B
B
A
二、材料解析题(第31、32两题,各20分,共40分。)
31.答:(1)1902年兴办实业的主要原因有:A质量比土粉好;
B看见外资企业获利颇丰,认为办实业有利可图;
C清政府规定面粉行业可以免税;
D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实业能使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机;(4分两点即可)
(2)A资金问题;
B当地封建乡绅势力的破坏和阻扰工厂建设,他们认为工厂破坏地方安定,破坏了风水;
C销售问题。(4分两点即可)
(3)表现在:一是工厂的规模扩大,产量大增;二是从面粉业向纺织业发展。(4分)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A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极大鼓舞了荣氏兄弟发展实业的热忱;
B抓住了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减轻了对中国商品的输出;
C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4分两点即可)
20年代受阻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2分)
(4)比如:民族企业短暂的春天;艰难曲折中发展的民族企业等等。(2分)
(评分要点:紧扣所给材料,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标题的历史性与简洁性。)
32(20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作用: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4分)
(3)广东和福建。(2分)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顺序颠倒酌情扣分)(4分)
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2分)
(4)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