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诗歌鉴赏之语言)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诗歌鉴赏之语言)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2 22: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年5月1日
鉴赏诗歌的炼字技巧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湿”“迷”运用使动用法,写爽风夜露使得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这两字的本义出发,结合诗句大意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题目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
( http: / / www.21cnjy.com )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
( http: / / www.21cnjy.com )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①
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②。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③,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①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刘克庄作此词时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叟正滞留临安。②明发:天亮,黎明。③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后因以“画眉”形容夫妻恩爱。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句精于炼字。“夺”突出元夕灯火通明之景,“侵”则极写人们彻夜欢愉之态。
B.“物色旧时同”与“似曾相识燕归来”异曲同工,渗透了作者回忆往昔美好时的怅惘之情。
C.“情味”引出内心感触,“中年”显露沧桑意味,“别”与“同”构成鲜明反差,内敛深沉。
D.下片一、二句借典故写闺情,劝说陈敬叟值此佳节切莫流连赏景,当为妻画眉,偕妻拜月。
E.“人散市声收”与开头热闹之景呼应,使作品回环紧凑,“渐”字则引出愁情,余味徐生。
4.如何理解“愁时节”的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甘草子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由上片哪些具体景象可见主人公愁绪?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3)《金栗闲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试赏析词中这两句的妙处。
一、
1.C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E项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
2.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解析】此题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雁”的解释;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道几时回”“君去也”“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
二、
3.BD
【解析】B项,“物色旧时同”只是在说繁华景象不改,引出“情味中年别”的慨叹;D项,下片一、二句当是想象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之景。
4.①人至中年的沧桑之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夕热闹如旧,但作者步入中年,心气渐衰,良辰中已无兴致。②对友人夫妻恩爱的羡慕之情。想象友人妻子此时在家画眉拜月,遥寄思夫之情,戏云友人夫妻恩爱,致羡慕之意。③盛筵必散,繁华终落的孤独落寞。一夕欢愉,片刻繁华,终将归于消散,倍增虚无之感。
【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情感主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准确分析词人的情感,情感主要从背景和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上分析。本题要找到“愁时节”的愁的相关情感。
三、
(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乱”字下得极好,将秋雨拟人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其心绪也恰可着一个“乱”字。
(3)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解析】(1)这是一道意境型的题目。第一步要抓住“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同时要抓住“暮”“乱”;第二步营造的氛围,一般是四字词语;第三步,体现的作用。“内心愁苦的原因”,“池上凭栏愁无侣”可知,原因是无侣。
(2)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此类词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乱”字下
得极好,将秋雨拟人化,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
(3)这道题目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的手法主要有四大类: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做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准确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5月2日
鉴赏诗歌的炼句技巧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试题分析】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分析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考虑。词中画线句中的“尘垢”指的是尘土与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造物不言功”,写上苍从未求我们表彰什么,从未向我们索取什么。理解这些语句,再联系情由景生,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属于鉴赏题,题目要求鉴赏画线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学生可以沿着借景抒怀的思路进行思考,省去了对判断画线句子所用手法的判断,降低了难度。鉴赏时要能够做到知人论世,准确体会词人的情感。作者张孝祥是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诗人,可他偏偏生活在南宋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代,虽是进士第一,仕途上却蹭蹬失意,被谗受贬。但他坚信暴风疾雨后,定然会“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体现了词人博大宽广的情怀。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忆帝京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王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④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④殢酒:沉溺于酒。秦观《梦扬州》词:“殢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3.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
4.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各题。




慎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②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①〔杨慎(1488—1559)〕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②〔渚〕水中小块陆地。
5.本词开篇两句起笔不凡,请联系全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妙处。
6.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一、
1.这两句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把相思者床头辗转反侧、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景,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是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意思是: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此句表现了词人的“别离滋味”。
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语句通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又对仗工整,包含着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现在“我”却只能让你孤单无依,虽然你泪眼望穿,彻夜难眠。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词中彼此相思的意境,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解析】对这两句的鉴赏,可以从语言、修辞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这两句在词中的作用分析。
二、
3.①这两句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②诗人运用想象,将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相对照的两幅画面,诗人的情感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干“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赏析要从内容、情感、手法角度答题。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4.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他得到重用,到王殿为皇帝起草制诏;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分析时结合意象、意境、手法。词的下片写别后情景,以浪漫的想象,设想友人将有美好前程,也抒写了词人愁肠病酒、报国无门的苦闷。
三、
5.开篇两句从大处落笔,总领全词。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叠字“滚滚”描绘出长江的浩瀚气势,豪壮之感油然而生;“淘尽”二字,则让人领悟到“江水长流,英雄已逝”的哲理,不禁使人顿生“自然永恒,人生易逝”的悲慨。
【解析】题干问的是“本词开篇两句起笔不凡,请联系全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妙处”,这是赏析诗歌的语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滚滚”写出长江的雄壮气势,“淘尽”写出英雄不再,人生易逝,前为自然之永恒,后为生命之短暂,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
6.相同点:手法上,都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是以写大江东去、追忆古代英雄豪杰开篇;情感上,都有旷达之情,都有怀古伤今之感,都同样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同点:手法上,苏词通过周瑜与自我的对比,引发议论抒情,而杨词通过白发渔翁的主体形象寄托自己的感悟;情感上,苏词在旷达中有年华已逝、功名无成的无奈与不甘,而杨词则是通过“喜相逢”中的“喜”字,在旷达中表现了看透世事的明达与清静无为的追求。
【解析】题干要求“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这是比较鉴赏题,比较的点是“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既然要答出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从手法上来看,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借浩瀚之景表达旷达之情,不同之处在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周瑜与自己进行对比,而本词中主要借助白发渔樵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悟。从情感上来看,相同之处在于都有怀古伤今之情,不同在于,苏词中“早生华发”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而本词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5月3日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参考答案】①意象豪迈:“鹏”“凤”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雀,给人豪迈之感;②意境开阔:北海、太阳、路茫茫等组成了开阔的意境;③气概刚健: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词风。“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豪迈之感;用“北海”“朝阳”这两个景物意象,境界显得很开阔;携书佩剑,自然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些意象和装扮的描写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
词风分类
代表作家、篇目
激越高亢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之作、边塞诗等
清婉秀丽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词作、山水田园诗等
语言绮丽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其他如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语言平易
李绅《悯农二首》
注意:
文学史上的不同时期的诗词不管是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或是在内容上往往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以此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但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古典诗词风格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内在的属性,考生对此应予以关注。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注】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的艺术技巧。
3.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二、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问题。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
5.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
6.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①·天与秋光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②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③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③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
7.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
8.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一、
1.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解析】题干要求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概括“欢意少”的原因。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如“永夜恹恹”“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说明作者长夜漫漫,难以入眠。梦回故国,思家难归,所以“欢意少”。
2.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解析】结合词句,答出本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花莫笑”是拟人手法。“人似春将老”是比喻,把人比作春将逝去。而且这两句构成对比,醉酒强笑和春尽人老的痛苦形成对比。还运用了化用的手法。“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3.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解析】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梦令》是其少女时期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无忧无虑,词作中表达了她的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是其晚期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因国破家亡,漂泊异地,内心凄凉无比,这种心情也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中。所以这两篇作品反映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二、
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解析】晏殊的蝶恋花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惆怅之感。
5.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是诗歌一般表现手法,此诗中“碧树凋”,可见心情冷到极点。
6.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下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及“山长水阔”等语,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找出代表风格的意象具体说明则可。例如“天涯路”等词具有寥阔高远的特色。
三、
7.“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
【解析】略。
8.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使词的凄凉气氛更加浓郁,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②排句:前后结句均用排比“渐一番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番雨,一番凉”,“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声声凄切,句句血泪。她的哀愁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投降之时,一个难民发出的痛苦呻吟,国破家亡,夫死子散,这是整个时代的悲音。
【解析】略。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5月4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据本诗注解“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可知作者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再分析诗歌,可知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见”“旧战袍”所带有的感彩。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其次,把握诗歌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
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北宋】苏轼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注】台守江郎中,即台州知州江公著。江公著,字晦叔,桐庐人,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与东坡有旧。当时苏轼在虔州任职。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西楼”一句,运用“通感”手法,视觉、触觉、幻觉相互挪移,创造出朦胧恬静的意境。
B.“江水”一句,友人离去,词人孤独怅恨,愁绪难遣,“江水似知”,把江水拟人化。
C.“南风”一句,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预示着江面平静,与上片“潮来稳”遥相呼应。
D.“久困”指多年困顿窘迫的人,巧妙运用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遭家人讥笑的典故,颇有“虎落平阳”的不满之意。
E.这是一首送别词,却不言送客当时的情景,着重写“送客归来”的心理感受,可谓逆向推波,章法奇妙。
2.全词抒情寄慨,意蕴丰厚。请结合词句分析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4.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一、
1.AD
【解析】
A项应是“凄凉孤寂的词境”;D项,此处应是反用典故,表明在以后的政治上充满信心,而没有对时人的批评。
2.①孤独寂寞之情。词人送走了老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陷入孤苦惆怅之中。②困顿艰难之情。词人此时也是被贬,借此抒发被贬之后的困顿苦闷之情。③忠君报国。对朝廷忠心不二却被贬谪,实际上抒写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解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灯火尽”“孤客恨”“轻久困”等重点表情达意的词语分析孤独寂寞、困顿艰难、怀才不遇的情感。
二、
3.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把选项拿过来仔细分析,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4.①戍守之苦。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②边塞之景的豪迈。“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③思乡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解析】本题是一道评价诗歌情感主旨类试题,作答这类试题一定要注意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抓住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汇。注意本题题干中说“哪些情感”,作答时要逐条列出。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5月5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参考5月4日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的范仲淹与韩琦。③汉家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④阃外,指统兵在外。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欹,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的功业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写历史上汉初三杰的故事。言外之意,指古有“三杰”收复失地,今天已无收复失地的可能。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诗人写出了朝廷的消极避战,没有尽力地保卫山河。
E.“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极为相似。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词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③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罥(juàn):缠绕。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伎捧觞。
3.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一、
1.AC
【解析】
A项,上片首句叙述眼看神州沦丧,哪里有范仲淹、韩琦式的英雄人物来保卫河山,呼唤英雄人物的出现,焦急、愤慨之情溢于言词。并不是说名将的功业已经被人淡忘。C项,“三秦”一句,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回顾历史。历史上有汉初三杰收复陕西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复失地,关键在于实行抗战政策和任用贤才。并不是说已经没有了收复失地的可能。
2.(1)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对收复山河的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的呼唤之情(或者答“表达主人公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对山河沦丧、朝廷不能任用贤才收复山河的沉痛和愤懑,对自身年华易逝、难以收复失地的惆怅。
(2)词人借用典故表达情感。词的上片,词人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范仲淹、韩琦及“汉初三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的追慕和呼唤之情。词的下片,词人借拜将台和怀贤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不能选用英雄收复失地、当世人不重视人才的现象的愤懑与沉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主旨评价类和手法类综合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题干中的两问,第一问是情感主旨的评价,第二问是从手法的角度赏析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
3.
AD
【解析】
A
项,“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D项,“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
4.①惜花伤春的情怀。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
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与朋友的深情厚谊)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
④宴终人散的伤感。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说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词内容丰富,先写雨后的暮春哀景,抒发伤春之情;后写初晴清新高远之乐景,抒发喜爱之情;然后写聚饮之事,抒写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写美人敛蛾眉,我加以劝慰,抒发离别的伤感。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5月6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参考5月4日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小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①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②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
【注】①嘉泰四年,作者出任镇江知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北伐做准备,本词作于这期间。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时府郡的行政中心。②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
3.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叠词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本词上阕侧重怀古,下阕侧重感今,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一、
1.CE
【解析】
C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E项,“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意思。
2.虚实结合。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
【解析】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⑤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二、
3.①“悠悠”“矻矻”两个叠词,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地道出大禹当年疏浚河道风尘劳苦,伟大业绩永垂后世。又为词作增添了音韵美。②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追本溯源,这都是大禹治水的结果,从侧面表现出大禹治水的功劳。
【解析】题干“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叠词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叠词和侧面描写”,答题时,首先找到相关诗句,然后结合手法分析,注意联系表达效果。
4.词的上阕侧重怀古,概述大禹治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劳苦功高,表达了作者对大禹不辞辛劳治水,造福生灵的赞美之情;词的下阕测重感今,以西城的红日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东去比喻流光飞逝,作者不是眺望金山,而是缅怀大禹的功绩,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大禹那样力挽狂澜,重振山河,为民造福,留下千秋功业的情怀。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情感,答题关键词“上阕侧重怀古,下阕侧重感今”,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
2017年5月7日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白发渔樵
床笫/次第花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私营企业的发展,往往会遭遇这样一些瓶颈:管理上容不下现代管理模式;经济上缺乏远见,稍有发展,便要求田问舍。
B.花木兰在金戈铁马的征战中,隐瞒了自己的性别,克服了种种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表现出惊人的机智、勇敢和坚强。
C.被不少网友认为已然“廉颇老矣”的轰六,如今,经过升级改造,各种性能已经可以与世界上先进的轰炸机相媲美了。
D.现在,个人信息泄密渠道很多,尤其是个人电脑,一旦受到病毒攻击,那么所有信息就会付诸东流,从而暴露无遗。
3.阅读下面李清照的这首《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莲子已成荷叶老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髙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在创作时,广泛采用民间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莎剧中的许多语句已经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
B.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才学卓越的女作家。她的词善于创意出新,造语奇妙,化俗为雅。
C.柳永,原名三变,是宋朝一位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D.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本,又能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众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佞。他的词是高度个性化的,打破了传统思想束缚、题材范围、格律规范和语言习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的心底悲歌。
(2)辛弃疾《永遇乐·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
(3)《岳阳楼记》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两句,
表明了他不管自己仕途如何起伏,都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4)《陋室铭》中“

”两句,描写出了“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特点。
(5)《雨霖铃》下片中“


”几句,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能力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7.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
8.本诗使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诗句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B.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E.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10.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11.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基础知识题
1.B
【解析】
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zhěn/zhěn;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2.D
【解析】A项,求田问舍:比喻只知道置办家产,胸无大志;B项,金戈铁马:①指代精锐部队,②指战争或戎马生涯,句中用第②种意思;C项,廉颇老矣:多指英雄老去,难堪大任;D项,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3.C
【解析】这首词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词人的爱春惜春之情,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符合。
4.B
【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5.D
【解析】苏轼不是以儒、释、道思想为本,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
6.(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5)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解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尊”“酹”“舞榭”“苔痕”“堪”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能力提升题
一、
7.“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丝丝”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手法;③看“丝丝”的运用写出了杨柳的什么特点,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8.(1)比喻。作者把抽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比拟。作者让“愁”几度“和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3)对比。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排除题干指出的借景抒情这一艺术手法,另外再选两种,可主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考虑,比如比喻、比拟、对比等。其次根据诗中有动词(如“飞”等),可考虑动静结合等手法。答题思路: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其艺术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情感。如“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将抽象化为具体,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愁之深重。由“天怜”“借”等可得出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的他乡愁苦之情。
二、
9.AD
【解析】本题是对文本的综合考查。B项不是那样的时代使李清照“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而是在那个社会中,作为一个上层妇女而不能做出那样的贡献。C项表述欠妥。一是三人成就突出,所以后人这样评价,不能说“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二是原文说“仿佛除了……”,这说明作者对前人的评论并非十分肯定,即使是肯定“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也只能是就某一方面而论。E项原文是从“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上来赞赏李词的,认为其他男性词人不及她,而没有说男性词人“难以表达出真正的离情闺怨”的意思。
10.①她的词形式上具有声律谐协、字句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妙的特点,完成了词的形体美;②能够运用娴熟的技巧,不露痕迹,自然地表达意境情感;③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词最能代表女性的优美情调,超越了其他男性词人所写的“闺情”、代“妇人语”等离情闺怨的作品。
【解析】题干问的是“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词句分条作答,答题关键词“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二节中,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句“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加以总结,形成答案。
11.示例一
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准确的)。李清照的价值更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价值方面:①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做出了一个妇女能作出的最大贡献,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一个妇女的才能,其精神是不可磨灭的。②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现实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女子,而李清照敢于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在那个时代发出女性的声音,争取女性的价值,这是对传统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是女性勇敢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
这一评价是中肯的。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更主要的成就体现在创作方面:①李清照能够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追求能够表现自己胸中襟韵的神思情致,这在一般的男性文学家中也实属难得。②李清照以自己的创作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她创作的词,使她成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诗,使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不认可这一评价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从题干的提问来看,答题关键词“精神面目”要求考生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答题时紧密结合文章内容,先表明观点,再分条陈述,言之成理即可。
学霸之路,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