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题(三)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题(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03 21: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判断题复习题及解析(50题)
判断题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4、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5、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6、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7、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8、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9、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表现得极其缓慢。(

10、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11、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12、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13、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14、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15、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16、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17、地震会产生湖泊。(

18、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19、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20、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21、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22、侵蚀只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23、坚硬的石头永远都不会改变模样。(

24、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变得得尖。(

25、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26、沙漠中的风蘑菇是由风形成的。(

27、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28、岩石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

29、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30、动物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3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3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3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3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3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37、地表径流越大,对土地的侵蚀越明显。(

38、地球的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39、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40、云贵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41、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42、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43、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4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45、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46、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47、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48、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49、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50、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判断题
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首先,它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导致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其次,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
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会使沟壑更多,加剧沟壑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
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黄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称为“地上河”.此种现象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分析】本题考查黄河水面高出地表的原因。
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黄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称为“地上河”.此种现象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分析】本题考查黄河水面高出地表的原因。
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如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可以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分析】本题考查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的措施。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分析】本题考查种植物对家园的意义。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表现得极其缓慢。【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的速度。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分析】本题考查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灾害的措施。
1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
1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比如在河流下游形成平原。【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对人类的影响。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分析】本题考查地壳的组成。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火山和地震等形式。【分析】本题考查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些比较猛烈如火山和地震,有些比较缓慢,如风化。【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变化的速度。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原因。
1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震可以使河流堵塞,形成湖泊。【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会引起的地形变化。
1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漂移学说。
1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坡度大小、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2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有无植被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有植物覆盖可以大大减少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分析】本题考查有无植被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2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降雨量大小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严重。【分析】本题考查降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2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人们增加新的土地。【分析】本题考查降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23、【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会破碎。【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的模样会不会变化。
2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变得又圆又光滑。【分析】本题考查卵石的特点。
2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破碎。【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2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沙漠中的景观一般都是由于风化造成,所以风蚀蘑菇也是风的杰作,具体过程:风沿松散无植被地面运行时,紊动气流将地面物质吹起,并携带着前进,这种呈面状活动的挟沙气流称风沙流。风搬运颗粒的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且一般集中在地面0.5——1.5m高度内。风蚀作用主要靠风压和扬起沙石的机械磨损地表的岩石。因此近地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磨损更为严重,就容易形成下部细、顶部粗的蘑菇状岩石;再者,有些水平岩层近地表岩性较为松散,容易造成风化破坏,顶部岩性较为结实,不易被风化,也可能形成风蚀蘑菇。【分析】本题考查风蘑菇形成的原因。
2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人类的活动也会使岩石发生各种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岩石的影响。
2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白天气温高,岩石热胀,晚上气温低,岩石冷缩,季节和昼夜的交替使岩石不断热胀冷缩,最后破裂。【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破裂的原因。
2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分析】本题考查石林风貌形成的原因。
3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分析】本题考查风化的原因。
3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一些颗粒就会被冲走。【分析】本题考查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坡度大小、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3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植物的根固定住,不容易被侵蚀。【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3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坡度大小、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3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分析】本题考查径流的概念。
3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分析】本题考查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现象。
3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表径流越大,带走的泥土越多,对土地的侵蚀越明显。【分析】本题考查地表径流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3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地形的特点。
3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4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屋脊”。
41、【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形不同,气候特点也不同,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形的动植物。
4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分析】本题考查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洋深度。
4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4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球表面的地形在风、雨、太阳、动植物等作用下,不断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地形会不断变化。
4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分析】本题考查黄河的特点。
4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构成。
4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阳光下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颜色的深浅与腐殖质有关,腐殖质含量多时,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颜色还与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有关,氢氧化铁为红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时,土壤便呈现不同程度的红、棕红及棕黄色;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氢氧化铝等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种这类化合物时,即呈灰白、浅灰或黄灰色。【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颜色。
4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所以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多。【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土壤里动物的数量。
4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分析】本题考查土壤里动物的数量。
5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沙、粉沙和黏土。【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微粒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