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选择题及解析(34题)
单选题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
B、伐木
C、开山造田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台风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5、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7、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涮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
8、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次数
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
B、植被
C、黏土和细沙
10、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溶洞,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A、冷和热
B、流水
C、动物植物
11、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
A、热胀冷缩
B、热胀
C、冷缩
12、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
)形成的。
A、热胀冷缩
B、水的冲刷
C、植物的作用
1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
A、沙化
B、石化
C、风化
14、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
A、石块
B、泥沙
C、小鱼
15、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16、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17、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沙砾
B、沙
C、黏土
18、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次数
19、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0、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21、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2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23、河水流出山谷后,坡度慢慢变小,水的流速也(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24、在上游的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
)。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25、水的流速快,携带泥沙的能力就(
)。
A、强
B、弱
C、无法判断
26、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
)形成的。
A、土壤流失
B、土壤沉积
C、海水冲刷
27、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搬运
C、海水冲刷
28、河流对土地有(
)作用
A、侵蚀
B、沉积
C、侵蚀和沉积
29、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
)。
A、水分
B、黏土
C、腐殖质
30、最大的土壤颗粒是(
)。
A、沙砾
B、沙
C、粉沙
31、因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沙
B、黏土
C、空气
32、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
A、给植物提供盐分
B、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C、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
33、可以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
A、沙砾
B、沙
C、黏土
34、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
A、沙砾
B、沙
C、粉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能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分析】本题考查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的方法。
2、【答案】C
【解析】【解答】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说明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分析】本题考查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答案】A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周围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
4、【答案】A
【解析】【解答】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特点。
5、【答案】A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分析】本题考查地震发生的部位。
6、【答案】C
【解析】【解答】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分析】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分析】本题考查东非裂谷形成的原因。
8、【答案】C
【解析】【解答】坡度大小、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9、【答案】C
【解析】【解答】黏土和细沙颗粒小而且轻,很容易被径流带走。【分析】本题考查容易被径流带走的颗粒。
10、【答案】B
【解析】【解答】石灰岩地区地下可能存在较小的裂隙,雨水流入,发生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小的裂隙不断扩大,后来该地区地壳上升,地下水位下降、继续向下侵蚀,形成溶洞。【分析】本题考查溶洞形成的原因。
11、【答案】A
【解析】【解答】白天气温高,岩石热胀,晚上气温低,岩石冷缩,季节和昼夜的交替使岩石不断热胀冷缩,最后破裂。【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破裂的原因。
12、【答案】B
【解析】【解答】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水的冲刷形成的。【分析】本题考查卵石光滑的原因。
13、【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分析】本题考查风化的原因。
14、【答案】B
【解析】【解答】暴雨时,河流旁边的泥沙会被雨水冲走,所有河水很浑浊。【分析】本题考查小河里水很浑浊的原因。
15、【答案】C
【解析】【解答】暴雨时,河流旁边的泥沙会被雨水冲走,所有河水很浑浊。
【分析】本题考查小河里水很浑浊的原因。
16、【答案】B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没有植被,泥沙很容易被雨水侵蚀。【分析】本题考查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方。
17、【答案】C
【解析】【解答】黏土颗粒最小,最容易被雨水冲走。【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颗粒。
18、【答案】C
【解析】【解答】坡度大小、有无植被、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
19、【答案】C
【解析】【解答】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地形的特点。
20、【答案】C
【解析】【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21、【答案】A
【解析】【解答】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特点。
22、【答案】B
【解析】【解答】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屋脊”。
23、【答案】B
【解析】【解答】河水流出山谷后,坡度慢慢变小,水的流速也变慢。【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坡度的流速。
24、【答案】A
【解析】【解答】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大石块,中游河床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的河床上堆满了细沙。【分析】本题考查河流不同地方的石头。
25、【答案】A
【解析】【解答】水的流速快,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强。水的流速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流速携带泥沙的能力。
26、【答案】B
【解析】【解答】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土壤沉积形成的。【分析】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原因。
27、【答案】B
【解析】【解答】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河流搬运形成的。在水流较缓的下水,泥土会沉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平均。。【分析】本题考查平原形成的原因。
28、【答案】C
【解析】【解答】在水流速度快的地方,河流会侵蚀土地。在水流速度慢的地方,土壤会沉积下来。【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9、【答案】C
【解析】【解答】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分析】本题考查腐殖质的特点。
30、【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沙、粉沙和黏土。【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微粒的大小。
31、【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土壤中有空气,可以供小动物呼吸,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空气的作用。
32、【答案】B
【解析】【解答】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分析】本题考查蚯蚓的主要作用。
33、【答案】C
【解析】【解答】砖块是由土壤中的黏土烧制而成的。【分析】本题考查黏土的作用。
34、【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沙、粉沙和黏土。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微粒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