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04 07: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单选题(共17题;共68分)
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外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2、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
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3、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4、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5、20世纪20年代以后,集权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新的大众媒介宣传集权思想,向大众灌输:如果希望民族得救,就必须有强而有力的领袖。这些集权国家的统治者,经常利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两项发明顺利掌握权力。这两项发明是(

A、
电话和照相机
B、无线电和电影
C、录音机和电视
D、网络与电脑
6、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7、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
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8、李鸿章曾赞叹一项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取得该项发明的人是(

A、史蒂芬孙
B、贝尔
C、马可尼
D、爱迪生
9、1873—1910
年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不到0.5
37.4

58.3
1.7
1893
15.5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以上统计材料表明(  )
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
B、中国出口货物比例逐渐协调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
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10、“国人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11、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差距有所缩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B、民族工业早于外国人所办工业产生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两类资本差距在不断扩大
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压制,发展十分缓慢
1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
16%
4.4%
7.3%
1942
58%
78%
49%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13、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4、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统治
16、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
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
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
1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8、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三位思想家?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19、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后,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外商运走的是花生、大豆等土特产,运来的是工业品,受此影响,农民逐渐走向通商之路。
材料二: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但是,后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下是该公司1896—1917年部分年份大事记。
1896年
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酿造出中国第一批优质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材料三: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被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的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取得成功的原因。
(3)材料三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4)从张裕公司的发展和禾丰造纸厂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反映了洋布物美价廉,故A项错误;外国人取得在中国“自由经商”的权利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故B项正确;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洋货大量涌入,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打开了中国市场,故D项错误。
2、【答案】B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从时间上看,主要是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运来的白银,不适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大多是用于消费,而当时的中国是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丝与瓷生产国。故选B。
3、【答案】C
【考点】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洋务运动以及中国的近代化。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说明使用机器生产,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而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来侵略,因此利用西方西安及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故选C。
4、【答案】B
【考点】宗教改革,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从题干来看,大学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这显然反映的是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与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与教育世俗化没有因果,排除C,更与宗教对人自由思想的钳制是相对立,排除D。选B。
5、【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电话是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照相机的发明是在19世纪20年代,A项排除;无线电和电影的发明都是在19世纪末,符合题干表述,B项正确;录音机的发展是在19世纪末,而电视的发明是在20世纪20年代,C项排除;网络与电脑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项排除。
6、【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快速,但并不能说这以前是信息封闭时代,因为还有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故选C。
7、【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核心思想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A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B不对,内燃机属于技术成果而不是科学理论的突破;D不对,电子计算机应与量子论有关。
【点评】识记三次科技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发展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关系。
8、【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由李鸿章的言论可知此项发明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故该项发明属于通讯方面的发明,应为B项。A项属于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排除。C项虽属于通讯方面的发明,但不能传声,故排除。D项与材料中“通数千里”不符,排除。
9、【答案】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A、B、C三项的表述均与图表中1873—1910年间,中国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量一直占总出口量80%左右,机器制品出口量一直占总出口量不到10%的信息不符,故排除;该现象表明晚清时期的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故选D。
10、【答案】A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国人提倡用国货”是指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即材料中所说“销场过大,供不给求”。由此可以推理出“我公司”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1、【答案】A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考查近代民族工业。与1872—1894年相比,1895—1913年期间的商办及外国人办工业资本都在上升,且由柱状图比较可看出,两者差距有所缩小,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早于外国人所办工业产生的叙述与史实不符,且无法从图中获取信息,故B项错误;两类资本差距在不断扩大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图中反映出两阶段的商办与外国人办近代工业资本都有明显增幅,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考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13、【答案】A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在古代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体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然经济结束,其存在时间最长,故A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后归政府接管,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存在于1927—1949年,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战期间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可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故应排除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而且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故①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
15、【答案】C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没有前途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导致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故C项正确;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军阀统治不是创造奇迹的条件,故A、B、D三项错误。
16、【答案】D
【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A、B两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规定效果,故C项排除;由题干中“国民政府对地租进行限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等信息可知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生的历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图中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处是民族工业艰难起步,2处是初步发展,3处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阶段(黄金时期),4处是形势逆转,5处是曲折发展(迅猛发展),6处是萎缩阶段(陷入绝境),7处是改造时期,所以对应2、3、5、6阶段的是B项,故B项正确。
二、材料分析题
18、【答案】(1)牛顿经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等。
(2)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政治智慧: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
(3)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
(4)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
【考点】启蒙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应用
【解析】【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有两个“17至19世纪上半期”和“科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条件的有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8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31年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为电气时代的到来提供理论基础。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一问只需结合所学回答法国的几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三位启蒙思想家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比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在政体方面主张君主立宪,卢梭在政体方面主张民主共和,在国家权力方面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观点;在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方面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主张。第(3)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可知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在19世纪末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心地位及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这两个角度组织语言概括答案即可。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3.03亿人,IPV4地址数达2.78亿个,域名总数866万个,其中cn域名数为435万个,网站数19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1
098
957Mbps。”可以分析出中国互联网的特点:发展快,范围广。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对互联网的影响一分为二,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
19、【答案】(1)重农抑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2)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
(3)表现: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经济政策,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第(1)问,根据信息“稳定小农,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对明清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第(2)问,小农经济其“特点”就是回答小农经济的内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可以看出精耕细作。第(3)问,材料所讲的是外国商品在中国销售使中国的土纱土布的销售陷入困境,中国大量的茶出口,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植桑茶,这说明了西方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掠夺原料,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答案】(1)烟台是重要港口城市,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便利;开埠较早,与外商接触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2)原因:实业家实业兴邦(实业救国)的理想;引进优良品种,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政府和社会名流的支持;积极参加国际博览会,创立国际品牌。
(3)实质:恶性通货膨胀。
原因: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美国的经济侵略。
(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
【考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问,根据材料一“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自然经济瓦解”即可概括出客观有利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二“采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酿造出中国第一批优质葡萄酒……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即可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成功的原因。第(3)问,第一小问“实质”是指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使得货币大幅度贬值,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美国的经济侵略。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官僚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民族工业是难以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