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岭南春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岭南春早》这首歌曲的教学中,调动了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等)来感受音乐,让学生在感知旋律、节奏的特点时,能通过把握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的情操和品格。
2.
提倡学科综合。结合本课的教学,尝试音乐与语文综合起来,通过教师朗读诗歌,分析作品,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3.
在创造的过程中,深化情感表达。在音乐课中要启迪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并能用音乐形式表达这样的情感。在体会了《岭南春早》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后,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通过歌词创作,把《岭南春早》改编成一首《肇庆春早》,歌唱自己的家乡,从而树立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风格。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四、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2.
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五、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六、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黑板、音响资料、教具等,学生每人准备好两支笔。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2
6
︱4 5 3
︱5 - ︱5 0 ︱
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1.
探索节奏特点。
(1)
播放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的视频,着重观看开头部分锣鼓乐的合奏,要求学生记住让他印象深刻的大鼓的节奏。
(2)
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加深印象,并用笔轻声地在桌上敲一敲节奏。
(3)
请2-3个学生把他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节奏敲一敲,教师点评并引出锣鼓乐后面部分大鼓的节奏型
2/4
X X X︱X
. X︱X X X︱X
. X︱X X X︱X
O‖
(4)
教师示范大鼓的节奏型拍一次,请全班同学跟着拍一次。
(5)
请学生们寻找一下,四个乐句当中,哪个乐句采用了大鼓的节奏型?(第一乐句)
师:对的,第一乐句的节奏采用了潮州小锣鼓当中的一个切分节奏型,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节奏、模仿大鼓节奏型等手段,让学生对比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了解其节奏型的作用。)
2.
探索旋律特点。
师:刚才我们探索的是节奏的特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寻找一下旋律的特点。
出示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引子部分、以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部分乐谱,分组请学生们对比、寻找一下剩下的三个乐句与这三首乐曲的联系,并进行连线。
1
7
0
1︱2
0
︱
《赛龙夺锦》
5
5
︱4﹒5
3
2︱1
2
4
3︱2 -
︱
《画眉跳架》
2
6
︱4 5 3
︱5 - ︱5 0 ︱
《梳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三个乐句与三首不同歌曲的曲谱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体验、理解乐句与曲谱间的内在联系。)
3.
通过同学们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1)
歌曲的节奏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鼓点节奏,展现了岭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
(2)
歌曲的旋律选取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及潮州音乐
《画眉跳架》、《梳妆》的音调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韵味。
(五)引导学生用狮子锣鼓为歌曲前两句进行伴奏。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歌曲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部分鼓点的节奏,那么平常过年过节时,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什么锣鼓呢?
生:狮子锣鼓。
师:嗯,对的。而且,我们学校就有舞狮队,有同学会敲狮子鼓吗?
(1)
请一位会敲鼓的同学敲一敲。
(2)
教师出示简单的狮子锣鼓节奏,与学生一起练习。
2/4 OX X
︱OX
X︱X X X︱X
—‖
2/4 O
X︱ O
X︱X X X︱X
—‖
(3)
请学生们分声部打着狮子锣鼓的节奏,跟随音响与同学们的歌唱,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设计意图:在本土特色节奏的伴奏下,结合对歌曲前两句的演唱,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歌曲中的音乐风格特色与风土人情。)
(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本P3参与·探索的第三点:
“岭南春早”的寓意是什么?歌词“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寓意是什么?
师:听着同学们对歌曲的伴奏,老师也似乎感受到岭南春天那蓬勃的气息。同学们,我们再想想,歌曲仅仅就是为了要赞美岭南春天的美景吗?它还要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吗?我们结合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看看课本P3页,参与·探索的第三点,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1至2个同学,并适当地作出提示,最后由教师总结:
“岭南春早”的含义: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为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吉祥。另一方面,岭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岭南人敢闯、敢拼,也表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含义:欢迎外商及各界人士来投资、建设新岭南。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理解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七)情感拓展。
(1)
让学生看一段视频,领略肇庆今天的新面貌
师:其实,我们肇庆也位属岭南珠三角地区,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视频一起看看,在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2)
看完视频后,教师朗诵诗词,引起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3)
让学生再说说肇庆还有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教师的诗朗诵,将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引向生活,进一步感受“岭南春早”蕴含的意境,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自豪之情,并尽量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八)分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为歌曲重新填词,尝试创作一首属于肇庆人的“肇庆春早”。
(1)
学生分小组讨论
,改编歌词。
(2)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改编的歌词并唱一唱,小组间进行评价,选出最喜欢的那组歌词。
(3)
全班同学把重新改编的歌词再跟着教师伴奏唱一次,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是本案例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体现。在小组创编与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学会交流、合作,加强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参与评价活动,可以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九)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收获。
师:
听了同学们演唱的歌曲,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名城,一群热情、好客的肇庆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
2.
布置作业
师:看来,通过这节课每个同学的感受与收获都不一样。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
“作为肇庆人,想一想,如果让我们的城市展馆进入上海世博会,您会如何对展馆进行布展展示我们的肇庆呢?”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的作业,结合时下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把课堂中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进一步延伸,再次体现课堂中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学反思:
1.
本课的重点是一首充满着岭南乡土气息的歌曲,歌曲曲风清新,曲式虽然简短,但如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歌曲所表蕴含的意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挑战。教师能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同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制定出层次清晰的教学策略。而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模仿、对比的手法来分析歌曲的创作来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研究型、自主性的探索学习精神。
2.
在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听、唱、创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欢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美、创造的美,陶冶情操。
课例点评:
本教学案例的设计能围绕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明确,遵循教学中的五个环节,科学合理地布局。不花巧不做秀,既有深度又有内涵,可以说是滴水不陋、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逐一剖解,从中看出执教者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如此的透彻。真正做到音乐教学中美的渗透,达到了审美效果。而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差异,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外露和善于表达,执教老师能在教学设计上发挥自身的艺术素养、文化水平等魅力去吸引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既能体现音乐课的特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拓展,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完成教学任务。若执教老师能在课堂上适时进行评价(如师生互评、学生互评、自评)就更能体现新课改精神达到完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