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上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九上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03 21: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温故知新 英、法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
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买卖农奴的场景农奴被毒打农奴主给农奴居住的“独立房”俄国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5世纪末16初,
开始形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材料一:
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手工劳动为主。同期英法早已大规模机器生产。农奴制资本主义制度热衷领土扩张的俄国!俄国VS英、法落后的农奴制VS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三: 改革背景直接原因:
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假如你是当时俄国的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你会怎么做?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我,不如我自上而下的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自上而下解放农奴时间:
1861年3月3日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内容:
改革实质:
探究问题一:分析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材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奴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他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请回答: 为什么在“该法令颁布后”农奴的“样子变了”、“一切都变了”?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拥有财产,自由选择职业,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制改革内容 材料二:
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农奴在村社的生活材料三:
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2—3倍,……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只有当还清本息后,农民才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的对农民的双重敲诈政府给农奴的解放是否是农奴想要的解放?农奴想要的解放:
  要求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想一想]1.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假如你是资产阶级
3.假如你是农民
4.假如你是地主
对这次改革满意吗?分组讨论感 同 身 受请注意:
结合改革前的情况、改革后的情况
尤其是改革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沙皇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了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俄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有利于俄国实现近代化。 虽然这次改革是出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从根本上说,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农民 改革后,我们自由了,不再害怕被地主又打又骂或买卖。但是我们一家人的收入都用来还了贷款,而且还只还了一小部分,至今一贫如洗。我听说改革后各地农民暴动频发。这个“自由”的代价太大了。 农民依旧贫困,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地主 改革是不彻底的, 保留很大的封建残余。 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近代化沉重的步伐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3月,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投掷的炸弹炸死。探究问题二: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 积极:消极: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有利于俄国的近代化。农民背上了更沉重的经济包袱,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转变改变,存在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背景 内容 影响 积极性
消极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时间、改革者
法令内容
实质、性质小结1.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C.解放农奴 D.将农奴变为自由的劳动力
2.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
因是 ( )
A.贵族争权夺利 B.政治动乱频繁
C.农奴制的阻碍 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3.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
A.贵族地主不愿投资近代工业
B.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
C.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狭小
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随堂小练] 4.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D.克里米亚战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5.下列内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是
(1)允许购买整村的农奴
(2)解放的农奴可出钱买一块份地
(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4)废除沙皇统治,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A.(1)(2) B.(2)(3)
C.(3)(4) D.(1)(4)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结合俄国近代化改革的成败经验,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