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冀教版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冀教版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4 14: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河北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和思考,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多媒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要用这两个盒子装送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头强的礼物,现在他们要用包装纸对这两个盒子进行包装,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熊大和熊二谁用的包装纸比较多呢?
生1:熊大用的多。
生2:熊二用的多。
生3:一样多。
出现分歧了到底谁是对的,我们该如何科学地比较呢?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物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为了验证自己是正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六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我们之前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相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生:平面图形),思考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
生:把它变成平面的,剪开。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动手剪一剪吧。
学生分小组动手剪
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那么我们会计算用多少包装纸了吗?
生: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非常好,(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学生重复
(设计思路:为了使学生更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
( http: / / www.21cnjy.com )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
( http: / / www.21cnjy.com )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
( http: / / www.21cnjy.com )+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
( http: / / www.21cnjy.com )×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
( http: / / www.21cnjy.com )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集体讨论哪种方法最简单,最终得出结论,归纳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教师板书。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设计思路: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出示课本例题,小组合作完成,汇报结果。
2、出示课本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回答。
(设计思路:练习由易到难,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总结升华
教学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能解决熊大熊二的问题了吗?
(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回到初始情境,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结果。)
课后练习
(设计思路: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选择作业。)
【教学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总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宽+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