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4、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5、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及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借鉴立身处世的良方,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在讲授选文时: 1、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3、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
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现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
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人和》朗诵视频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第一则“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如何做到“人和”?
1、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2、第3则:反求诸己
3、第4则:推己及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何为“得道”,何为“失道”?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孟子为什么说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第二则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
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这则选文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第三则反求诸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推己及人
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必要的前提。
孟子的意图在于说明实现人和的重要性,从而说服统治者施行仁政。第四则 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1、推恩
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治礼义,“驱而之善” 何为“智”?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
“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孟子·离娄上 》)
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通假字亲戚畔之
其横逆由是也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刑于寡妻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奢,无不为已“畔”通“叛”,背叛
“由”通“犹”,尚且,还
“亡”通“无”,没有
“刑”通“型”,树立榜样
“涂”通“途”,道路
“已”通“矣”,语气助词重点实词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则与禽兽奚择哉?
于禽兽又何难焉?
其如是,孰能御之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护城河
委,丢弃 去,离开
界限
怎么区别
nàn,诘责,计较
抵挡
痛恨重点虚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其待我以横逆
以其存心也
明以教我
仰足以事父母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为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目的,可译“来”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分别用三种不同的作战结果阐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B、孟子强调“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要以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说明孟子认为加强国防力量,并不能阻止别国的侵略。
C、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指那些实行仁政,站在正义方面的君主,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而违背正义,不施仁义的君主必陷于孤立。
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拥护,老天爷也会帮忙,战争所必需的三个要素都会具备。B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和”为题,写一篇短文。500字左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