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非攻》 2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非攻》 2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4 13:30:28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非 攻《墨子》1、积累:非、遗、书、则、以、而、等实虚词。
2、学习墨子散文善于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3、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本课首先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导入,进而介绍作者墨子及其政治主张,展示墨子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墨子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从解题开始,接下来朗读并分析课文。了解全文的内容,积累非、遗、书、则、以、而、等实虚词。感知墨子的散文特点。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指导他们注意本课的特殊语言现象,品味重点语句的内涵。最好能背下相关例句。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低微,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的尊敬。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
②天志明鬼。
③尚同尚贤。
④节用。墨子故居解题非:非攻:非难、责怪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字词辨音园圃(pǔ) 鸡豚(tún) 栏厩(jiù)
衣裘(qiú) 兹(zī)甚 不辜(gū)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释点评】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2), 窃其桃李, 众闻则非之(3),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子李子,众人听说了这
件事都指责他,
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
复词,圃字,无义。 非: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 此何也? 以(5)亏人自利也。
在上执政的人捕获到他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
为损害了别人有利于自己。
为政:执政的人。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罪益厚(11)。至入人栏厩(12),取人牛马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 罪行也就越大。至于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盗取别人牛马的,他不仁不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狗猪 厚:这里当‘重“讲。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
马棚。
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
兹甚,罪益厚。
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来越多。如果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不义,罪行也就越来越大。
至杀不辜(13)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
又甚入人栏厩, 至于杀死无辜百姓,剥下他们的衣物,夺取他们的戈
矛刀剑,他又比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 拖:拽下来。 无辜:没有罪过。 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其不仁兹甚, 盗取别人牛马更加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
别人越来越多。如果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
仁不义,
罪益厚。当此(14),天下(15)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罪行也就越来越大。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偷盗行为)并且加以责难,说它是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16),则弗(17)知非,从而誉之(18),谓之义。 现在至于大的发展到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加以非难,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说它是义。 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而,顺承连词。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这可以说是知道了义与不义的区别了吗? 点评:
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 《非攻》对于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⒇〔若以此说往〕如果用这个说法类推下去。往,向前行。? 21〔重(chóng)〕倍。? 22〔情〕实在。? 23〔其言〕指君子的错误言论。? 24〔奚说〕怎么解说,有什么理由。
?25〔辩〕同“辨”,分别。? 26〔甘〕甜。?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 本段小结: 反复说明天下的君子不能分辨义与不义。课件29张PPT。第二课时本课首先由《公输》中墨子的形象导入,进而思考并研讨问题,加深对墨子形象的理解。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及主题。然后进入课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让他们尝试自己说出对于现代战争观点,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公输》中的墨子是一个什么形象形象?是一个正直,有正义感且聪明睿智,
有勇有谋,镇定自若的雄辩之才 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生活现象(1)窃人桃李评判不义原因亏人自利(2)攘人犬豕亏人愈多(3)取人马牛更加不义更加不义亏人愈多(4)杀不辜人更加不义亏人愈多攻国最不义亏人最多轻(程度)重从中可看出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侵人之国应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却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文章主旨。大为非攻国 誉之谓义 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攘人犬豕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 誉之谓义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 誉之谓义多见黑曰白 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多尝苦曰甘 为不知甘苦之辨矣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结论: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辨义之乱也解读墨子“非攻”意义 在和平状态下去化解现实存在中的各类矛盾,不论是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还是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与墨子的“非攻”思想不谋而合。“非攻”,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矛盾,在对立的双方,至少要有一方有“忍”的态度,宽容并不意味着认可一方,而是给对方一个时间和空间服从于认识到自己需改进的细节。的确,战争或是激进的行为并不能成为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今天,“非攻”也许会是更有效的一种化解矛盾的方式。“非攻”思想的现代意义 斯人不再,其“非攻”的影响却不绝,乱世与盛世;
国与国,民与国;墨子的思想体系都是紧密联系的。虽
然有些如节用、非乐、天志、非命过于苛刻,但如果适
当控制也是很有益处的。 两千多年已经逝去,留下灿烂的文明和文化。变的
是那些具体的工具,不变的是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爱的渴
望,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作为为了达到“义”实现“兼爱”的“非攻”,既
要防止实体的硝烟战场,也要防御来自意识形态的控制
和绞杀。唯有全面顾及,方可进入大同社会,人们也就
可以免受战火的侵扰,不用堤防精神的摧残。 入人园圃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
取人牛马杀不辜人义不义大为攻国不知义与不义也 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步步推理,指出攻人国家的战争的不义。浅入深出,善于辩论入人园圃,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杀不辜,拖其衣裘,取戈剑大为攻国非之,罚之罪益厚罪益厚罪益厚从而誉之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正确态度:说理方法:运用类比由小到大, 层层推进坚决反对12小结
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解题非攻反对攻国驳论文论题攻国是否正义论点攻国为大不义论据窃桃李不义攘人鸡犬不义取人马牛不义杀不辜人不义类比论证由小到大层层深入君子不明人人都知事实论证逻辑清晰 “非攻”能否改为“非战”? 不能,墨子反对的是非正义的进攻性战争,并不反对一切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也不是正义战争。墨子反对的是这种战争。而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进攻宋国,而且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一、考题链接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全国卷)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参考答案: C “乘”意即“登上”。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参考答案 :C 。A“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现意为特别,很;B“细说”古义为谗言,今义为仔细地说;D“从而”古义为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众闻则非之 B以亏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若属皆且为所禽 参考答案 :3、BD BD是使动用法,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 4、AC AC为省略句,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拓展延伸:
(1)反战题材作品
1、杜甫《石壕吏》战争让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2、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现实: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NO WAR” 虎 求 百 兽 而 食 之 得 狐 狐 曰 子 无 敢 食 我 也 天 帝 使 我 长 百 兽 今 子 食 我 是 逆 天 帝 命 也子 以 我 为 不 信 吾 为 子 先 行 子随 我 后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走 乎 虎 以 为 然 故 遂 与 之 行 兽 见 之 皆 走 虎 不 知 兽 畏 己 而 走也 以 为 畏 狐 也 。,:“,,,。,,,?”,。,。狐假虎威给下面两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然后分别在括号里写上一个成语来概括它的意思,管 仲 隰 朋 从 于 桓 公 而 伐 孤 竹 春 往 冬 反 迷 惑 失 道 管 仲 曰 老 马 之 智 可 用 也 乃 放 老 马 而 随 之 遂 得 道、。:“。”,。老马识途,。小作文
参考题目:
《把非攻思想运用到今天》
《假如我来劝说美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