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睡莲和和花
教案
课
题
睡莲和荷花
总课时数
1
1
课时
教
学目
标
初步认识睡莲和荷花的各组成部分的特征。认识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探究计划。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找出水生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用一定的标准去寻找相似的植物,从而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更多水生植物。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观察睡莲和荷花,对比发现其形态的共同特征。对比发现睡莲和荷花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了解水生植物的知识点。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睡莲和荷花的资料。 2,.收集水生植物的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人们常说海陆空,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实现了陆地,天空,海上的生存,那我们的地球的祖先植物们当然也会拥有这样的本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窜天的藤本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能下水的植物是谁~!
产生问题:长在池塘里的是荷花还是睡莲?怎么区分它们呢?拿出了它们俩以外,还有哪些植物液在水里生长?
任务:同学们在之前的植物学习中,接触的都是陆生植物。是否有植物生活在水中呢?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学内容
活动一:辨识睡莲和荷花;通过观察记录睡莲和荷花的叶,茎,花来归纳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植物名称睡莲荷花形态特点共同点不同点
活动二:寻找水生植物;通过寻找身边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展开观察活动,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你们能认识这些植物吗?(展示多种水生植物的照片)
师:在池塘、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中,陈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与近岸区域,浮水植物分布于整个水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则分布于离岸较远处。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要求学生对水生植物做初步的观察,了解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学生在通过图片的观察和对比,会发现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方式有所不同:如金鱼藻的全株都沉没于水中,是沉水型的水生植物;香菇草、睡莲的植株漂浮于水面,是浮水型的水生植物;莎草、荷花和风车草的植株挺出水面生长,是挺水型的水生植物。
活动三:植物如何适应水生环境;观察睡莲和荷花植株,通过对比发现它们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通过活动一的观察中,学生已经记录了睡莲和荷花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哪些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老师带来睡莲和荷花的茎以及根来给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睡莲和荷花的有些部分是空心的;捏一捏感觉它们的茎是软软的。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总结,小组之间的展示,老师归纳:睡莲和荷花有特殊的通气组织,如莲藕的气孔和叶柄上的导管等中空组织;叶面积通常较大,有较丰富的叶脉组织。
布置作业
寻找更多水生植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睡莲和荷花观察睡莲和荷花辨识睡莲和荷花以及其他的水生植物认识水生植物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观察为主,给予学生定制详细的观察计划,来记录和描述水生植物的整体形状,特征。同时可以根据特征来分辨睡莲和荷花以及其他水生植物。增加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