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北师大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剪纸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你知道它是利用轴对称性进行设计的吗?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剪纸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你知道它是利用轴对称性进行设计的吗?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1:(一)观看剪纸视频
活动内容1:
(二)利用课前准备的彩纸、小刀动手制作“E”字形花边图案:取一张长30cm宽6cm的纸条,将它每3cm一段,一反一正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字并用小刀把画出来的字母E字挖去,拉开手风琴的纸条你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然后展示你们的作品.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
(三)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拉成“手风琴”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活动内容2:如图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底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角形纸沿图中的黑色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打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根据上面的折叠回答下列问题:
(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轴对称知识试一试.
(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然后沿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4)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活动内容:
(一)生活中有很多具有轴对性质的称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的含义吗?
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活动内容:
(二)能力挑战
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
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
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A
C
B
图1
A
C
B
图2
A
C
B
图3
A
C
B
图4
活动内容:
(三)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给定图形:两个圆、两条线段、两个三角形,展开联想,设计一幅轴对称的图案,并阐述图案所表达的含义.
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值得思考的还有是什么?
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课堂检测,达标反馈
2.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 )
1.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的是(
)
A.
B.
C
.
D.
A.
B.
C.
D.
3
.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上颜色.若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共有
种,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课堂检测,达标反馈
4.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巨型空地上建花坛,先征集设计方案,要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与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下面矩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必做题:课本
P130
第1、2题.
选做题:课本
P130
第3题
.
布置作业,课后促学课题:5.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作图、折叠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些图案,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3.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
难点: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小刀、刻刀、橡皮、剪子和纸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堂
剪纸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你知道它是利用轴对称性进行设计的吗?(多媒体出示)
处理方式:学生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些美丽的图案,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展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并让学生观看剪纸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从丰富的生活实例,研究轴对称图形,设计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1:
(一)课件播放视频“学剪纸”.
(二)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彩纸、小刀动手制作“E”字形花边图案:取一张长30cm宽6cm的纸条,将它每3cm一段,一反一正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字并用小刀把画出来的字母E字挖去,拉开手风琴的纸条你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然后展示你们的作品.
(三)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拉成“手风琴”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处理方式:学生先观看剪纸视频,按照要求进行剪纸,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展示小组的作品,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每次在制作之前,引导学生想像,目的是有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活动内容2:
如图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底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角形纸沿图中的黑色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打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
(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轴对称知识试一试.
(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然后沿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4)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
处理方式:学生利用彩纸、剪刀动手折叠、剪裁,并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特点.
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动手操作,互相欣赏作品,小组积极讨论总结.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展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轴对称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亲身地观察和动手实践来进一步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体会轴对称思想的应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同时感受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三、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活动内容:
(一)生活中有很多具有轴对性质的称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的含义吗?
(二)能力挑战
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
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
(三)动手动脑,创新设计
给定图形:两个圆、两条线段、两个三角形,展开联想,设计一幅轴对称的图案,并阐述图案所表达的含义.
处理方式: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回答(一)中各图的含义,对于(二)能力挑战题学生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出其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对于(三)动手动脑,创新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练习本上画出并展示,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幅轴对称图案,并阐明设计意图、制作过程,为图案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最后教师逐一矫正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图案,使学生体会简单的轴对称图案便能代表特殊的含义,感受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并为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做好铺垫.能力挑战一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利用给定的图形设计图案,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触发设计灵感,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敢于在别人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值得思考的还有是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学生整理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希望学生以本节课为起点,树立理想,继续学习.
五、课堂检测,达标反馈
1.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的是(
)
A.
B.
C
.
D.
2.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 )
3.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上颜色.若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共有
种,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4.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巨型空地上建花坛,先征集设计方案,要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与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下面矩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矫正.
设计意图:
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六、布置作业,课后促学
必做题:课本
P130
第1、2题.
选做题:课本
P130
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活动效果: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
板书设计:
5.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做一做
能力挑战
A
C
B
图1
A
C
B
图2
A
C
B
图3
A
C
B
图4
A.
B.
C.
D.
学生板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