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拿来主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4 21: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1.你对下面哪幅图片最感兴趣?为什么?
2.每幅图片上有什么?用简短语言介绍后,谈
谈你有怎样的取舍态度。
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要明辨是非,理智取舍! 要摒弃腐朽、不崇洋媚外! 目标:
1.学习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2.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与结构
3.学习掌握破立结合的驳论方式
方法:
读一读 想一想 理一理

议一议 说一说 谈一谈 本课由图片导入,进而板书课题,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了解杂文知识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图,进入课文讲解。听看课文朗诵视频,整体把握内容,体会几种论证方式,归纳概括本文的结构。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比喻含义。谈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寻找重点:比喻论证、语言犀利幽默的句子,把握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意图这一难点。最后,学生感悟总结,我们面对花花世界应采取的态度。本课配置了一个视频,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克服了语文课堂枯燥的缺点。
同学们:当看到杨梅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我们就会本能地想占有它的冲动,随即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再看到青果,会把它留在树上。刚才看过的几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你对之有何感想与取舍?
当下,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取舍。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拿来主义》,会启发告诫我们许多...... 走近作者 认识鲁迅: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 野草》 杂文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等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字词注释: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
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么样拿来? 什么是拿来主义? A.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第5段)
C.他占有,挑选。(第9段)
D.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10段)
B.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7段)
“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为什么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怎么样拿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发挥效益。
运用先破后立论证方式,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伎俩,针锋相对地主张,实行“拿来主义”。一“送”(破)一“拿”(立),本质、内容全异,作者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文 化 遗 产孱头昏蛋废物面对“大宅子”,鲁迅先生批判了哪三种人? 批判了逃避主义、虚无主义、投降主义三种人。使人领悟到:对外来文化、古典文化、新
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看课文第9段,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共存的部分;文化遗产中毫无价值的旧的文化形式;文化遗产中的专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语言犀利幽默;极具杂文特点。鱼 翅 鸦 片 姨 太 太烟枪烟灯怎样对待大宅子
里的遗产?吸收批判地吸收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坚决抛弃 这些比喻,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告诫人们明辨是非,如何取舍。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 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1.多地引发抵制日货的热潮……。
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 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3.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4.中国足球学完巴西学德国,学完德国学西班牙,至今还是一个三流球队。
5.很多在国外销售的名牌商品只是标注“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
1.有人认为美国“好莱坞大片” 是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我们应该限制“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吗 ? 2.很多人喜欢吃肯德基、必胜客,而不喜欢吃传统面食;很多人喜欢买进口车、用苹果手机,而不买国产车不用国产手机;很多人喜欢过洋节日而不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对这些现象你怎么看?结合课文练一练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以“新拿来主义”或“????? 的拿来主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列出论证的提纲。 教师寄语:珍惜美好青春时光
热爱优秀民族文化
勤奋努力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