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教案(共5课时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教案(共5课时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5 10:23:36

文档简介

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第2题及第117-118页练习二十二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能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较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异同。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指导回顾梳理学法:活动体验,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复习统计
1.这个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1)说一说,体育活动情况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2)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3)学生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4)根据统计表,回答。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该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复习图形的运动
1.教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快速的剪下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展示,指名学生指一指对称对称轴在哪,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会怎样。学生交流讨论: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教材第115页第2题(1)组织学生剪纸操作,并解决第(1)题(2)指名学生回答第(2)(3)题。3.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观光电梯、滑滑梯......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全体起立,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能用你桌上的物体表现平移运动吗?(学生说说怎么做的)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展示。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指南针......体验一下旋转现象。起立,一起向左转2圈,再向右转2圈。你能用周围的物体变现一下旋转吗?(教师巡视)
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1.口算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3.课堂练习相关练习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119页练习二十二第4-6/13,,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近似数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对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巩固。
教学难点
理解近似数。
教学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学法:回忆交流,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知识回顾
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巩固练习
1.读数、写数的复习。(1)课件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长江全长6300千米;爱心人士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你能来读一读吗?(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填空: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末尾的0(
)。写出下列各数。(课件出示)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说说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哪一位上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教材第114页第1题第(4)小题指名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数的组成。(1)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课件出示)例:2700由(
)个千、(
)个百组成。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复数。(1)教材第114页第1题第(5)小题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他们的成绩各是多少?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指名学生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综合练习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卡片上,然后一起举起来。(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上是0.(2)比3999大2的数(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写出来后读一读)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再写出三个四位数,写出来后读一读,然后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有序思考)
总结回顾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口算2.课堂练习相关练习3.闯关100分相关练习复习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117页第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指导回顾,反馈练习学法:独立练习,认真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64÷8+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2.教材第114页第1题的第(2)(3)小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的算,脱式计算要注意格式。对比练习30÷6-1
100-45-25
6×5+330÷(6-1)
100-(45-25)
6×(5+3)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异同之处,小组内互相订正。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仔细审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买东西文具盒
钢笔
笔记本
书包20元/个
10元/支
5元/本
45元/个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买1本笔记本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
说解题思路。
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混合运算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布置
1.口算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3.课堂练习相关练习第十单元:
总复习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学习。教材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2.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较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异同。3.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4.对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巩固。5.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1千克和1克的概念。难点: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2.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理解近似数。5.估计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复习除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4页第1(1)题及第116-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2,12,14,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熟练计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练习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新课的内容已经都上完了。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课题:复习除法)我们本学期学习了哪些除法的知识?指名学生起来汇报。
基础练习
我们通过下面这道题来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课件出示:
(1)16支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支?(2)16支铅笔,每8支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3)16支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支?还剩几支?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学生汇报:(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3)第(3)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4.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的异同。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教材第114页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商的,列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32÷4=
81÷9=
15÷5=
24÷3=24÷6=
42÷7=
40÷8=
14÷2=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第12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块。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4题课件出示主题图。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8个碗可以给几位客人?14根筷子可以给几位客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6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读题,指名学生结合主题图理解题意。想:第一步要做什么?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测评练习
1.口算。15÷5=
6÷3=
16÷8=
9÷3=45÷9=
56÷7=
27÷9=
14÷2=45÷5=
56÷8=
63÷7=
8÷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用竖式计算。45÷6=
56÷9=
63÷8=
总结回顾
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作业布置
1.口算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3.课堂练习相关练习复习克和千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牢固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促进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建构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1块口香糖、1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在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学生回答。测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直观感受。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出示:1块口香糖大约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出示:1块口香糖大约重1克、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进率关系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1千克=1000克测量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枚2分硬币重1(
)一袋瓜子重200(
)一支牙膏重150(
)一头牛重300(
)一小瓶金龙鱼重1000(
)一只鸽子重250(
)一个西瓜重4(
)一只蚂蚱重6(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在括号里填上“>”“<”或“=”4千克(
)4000克
48克(
)2千克50千克(
)50克
900克(
)1千克5200克(
)6千克-200克600克(
)6克+200克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学生填好调查结果,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拓展应用
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质量等于1只大鸡的质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口算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3.课堂练习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