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2016)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2016)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5 10: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R·七年级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张潮在随笔写道:“人莫乐于闲。”什么叫苦?什么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作者简介 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恩惠( )卸却( )纵然( )
监督( )循环( )如释重负( )qìlǎnmǐn huìxièzònɡdūxúnshì达观:
如释重负:
心安理得:
无入而不自得: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苦海:解释词语: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尽责任整体感知人生当___________ ,
而不能____________。勇于承担责任逃避责任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段):
第三部分(4、5段): 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一)谈苦研读课文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安分 达观 责任 知足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责任未了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二)论乐研读课文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古语——如释重负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快乐之权操之在己(三)担责任研读课文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是很遥远吗?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最苦——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分
说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苦中有真乐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结构梳理拓展延伸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提示: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