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 探索直线平行条件(2)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复习: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问题1:如图,直线a和直线b被直线c所截,出现八个角,你能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吗?问题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当所成
的同位角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问题情境:(出示投影片)小明有一块小画
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
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它通过
度量图中的某些角的大小,就知道上、下边缘是
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一)认识内错角ABCDEF12345678观察∠3与∠5的位置 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侧;并且都在两条直线AB、CD的之间.
我们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思考:图中还有其它内错角吗?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的位置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都在两条直线AB、CD的之间, 我们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思考:寻找图中其它的同旁内角?ABCDEF12345678(二)认识同旁内角例1 如图,直线DE截直线AB,AC,构成8个角.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练一练:(1)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那么∠1与∠2是一对什么角?∠3与∠4呢?∠ 2与∠4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练一练:(2)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那么∠1与∠5是一对什么角?∠4与∠5呢?(同旁内角)(内错角)练一练:(3)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2与∠5是同位角?(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善于发现,形象记忆之间之间同侧同旁两旁同旁FZU精于思考,对比学习下图中,如果∠2=∠3,能得出AB∥CD吗?思考1B2ACDF13E4(三)探究直线平行条件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C表述为:如果∠1=∠2,那么直线a∥b.
或 ∵∠1=∠2, ∴a∥b. 下图中,如果∠4+∠7=180°,能得出AB∥CD?思考2(三)探究直线平行条件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直线平行.表述为:如果∠4+∠7=180°,那么直线a∥b.
或 ∵∠4+∠7=180°, ∴a∥b.1.观察右图并填空:
(1) ∠ 1与 是同位角.
(2) ∠ 5与 是同旁内角.
(3) ∠ 2与 是内错角.
(4) ∠ 3与∠ 1是 角.
(5) ∠ 4与∠ 5是 角.
(6) ∠ 2与∠ 5是 角.三、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3∠ 4∠ 1同位同旁内内错2.当图中的各角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你能指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吗?说明理由.
(1) ∠ 1= ∠ 4;
(2) ∠ 2= ∠ 4;
(3) ∠ 1+ ∠ 3=180°.三、变式训练,巩固提高解:(1)∵ ∠1= ∠4,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2= ∠4, ∴l∥m.(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1+ ∠3=180°,∴l∥n.(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变式训练,巩固提高3.如图,
(1)若∠A= ∠ 3,则 ∥ ,
(2)若∠2= ∠E,则 ∥ ,
(3)若 + = 180°,则 ∥ .
(4)若 ,则BD∥CE.
理由是 . ADBE∠ACEBDBEAD∠ABE∠1=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摆一摆,说一说:
如图,三个相同的
三角尺拼接成一个图形,
请找出一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同组的同学用三角尺摆图,根据所摆的
图形进行说明,注意语言叙述方式,及用
不同的方法来判断两直线平行.)四、归纳小结,深化探究1、认识了内错角、同旁内角
2、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关系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何感受? 1.如图1所示,如果∠1=∠2(已知),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2=∠3(已知),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
则能判定a∥b的条件是__________.图2五、当堂达标,反馈矫正3. 如图3所示,
如果∠B=∠DCE,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D=∠DCE,那么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C
4. 如图4,
因为∠2= ,(已知)
所以DE∥BC.( ).
因为∠B+ =180°(已知),
所以DB∥EF.( ).
因为∠B+∠5=180°(已知)
所以 ∥ .( ). 必做题:课本 第49页
习题2.4 第1、2题.
选做题:助学 第47页
自主评价 第6、7题.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题:2.2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能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别两直线平行.
难点:在稍为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同组准备三块相同的含有300角的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复习旧知
问题1:(课件出示)如图,直线a和直线b被直线c所截,出现八个角,你能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吗?
问题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当所成的同位角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
演示:旋转直线a,直至直线a与直线b平行,如下图,学生观察角的变化后得出结论
处理方式:点名学生回答∠1与∠5,∠2与∠6,∠3与∠7,∠4与∠8.是同位角关系.问题2由学生总结,后老师总结www-2-1-cnjy-com
当∠1=∠5时,a∥b;当∠2=∠6时,a∥b;
当∠3=∠7时,a∥b;当∠4=∠8时,a∥b.
即: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得到的一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内容2: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问题情境:(出示投影片)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它通过度量图中的某些角的大小,就知道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2-1-c-n-j-y
问题:图中标识的∠1、∠2、∠3、∠4中有同位角吗?这些角具备怎样的关系时,才能知道上、下边缘是平行的?21cnjy.com
处理方式:让学生测量出∠1、∠2、∠3、∠4的大小,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如果∠2=∠4,那么上下边缘就平行;或∠1=∠3,上下边缘也平行.【来源:21cnj*y.co*m】
引入新课:∠1=∠3,或∠2=∠4,这样的两个角相等能作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揭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设计回顾同位角的概念,为后续揭示内错角、同旁内角做好准备;活动内容2从学生的观察和猜想,感受到可以利用它来判别两直线是否平行,可以用它作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这样不仅很自然的引入课题,而且也渗透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版权所有:21教育】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一:探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问题:刚才我们探究的这些角,你能在图中找到吗?(课件出示)
这样的两个角,在位置上有怎样关系?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得出:图中的∠3和∠6,∠4和∠5.在两条直线的内部,还在第三条直线的异侧.21·cn·jy·com
总结:我们把具有这样位置的两个角称之为内错角,具体来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例如∠4和∠5,它们在直线a与直线b的内部,而且分别位于直线c的异侧,因此∠4和∠5是内错角.同理∠3和∠6也是内错角.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结合图形)解释:内错角的“内”、“错”的含义. “内”是在两条直线的内部,“错”是在第三条截线的异侧.形成内错角的图形特征很像字母“Z”(或反置).
问题:内错角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呢?
处理方式:(课件演示)旋转上图中直线a,观察∠3和∠6,∠4和∠5的变化,直至∠4=∠5或∠3=∠6时,得出下图,进而得到直线a直线b的关系.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cnjy*com
问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说明为什么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吗?
处理方式:因为∠4与∠1是对顶角,所以∠4=∠1,当∠4=∠5时,实际上∠1=∠5,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结论.
总结: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多媒体出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表述为:如果∠4=∠5,那么直线a∥b.或 ∵∠4=∠5, ∴a∥b.
随堂练习:
填空,如图:∠1和∠4是直线 与直线 被直线 所截的 角,如果∠1=∠4,那么_____∥_____;理由是 .
∠2和∠3是直线 与直线 被直线 所截的 角,如果∠2=∠3,那么_____∥_____,理由是 .
活动内容2:探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题:(再次出示“三线八角”图)图中有同位角,也有内错角,那么图中的∠3和∠5,是内错角吗?它们在位置上又有怎样的关系?
处理方式:找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不是内错角,虽然∠3和∠5在直线a与直线b的内部,但不在第三条直线c的异侧,而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所以不是内错角.引导学生给这组角命名(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命名).最终得出同旁内角的名字.
分析:(结合图形说明)构成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很像字母“U”(侧放或倒置).
问题:∠4和∠6是同旁内角吗?为什么?
处理方式:是,它们夹在直线a与直线b的内部,在截线c的同侧.
问题:同旁内角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同桌讨论:从图上看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可能互补吧?得出结论:互补,一定是互补!因为∠3与∠1是互补的,如果∠3和∠5也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才有∠1=∠5,再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得出两直线平行. 21*cnjy*com
总结: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多媒体出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表述为:如果∠3+∠5=180°,那么直线a∥b.或 ∵∠3+∠5=180°, ∴a∥b.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观察,直观感受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的关系,便于学生识别,让学生探索内错角、同旁内角满足怎样的关系下,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通过简单的推理和转化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不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2·1·c·n·j·y
四、变式训练 巩固提高
1.观察右图并填空:
(1)1与 是同位角.
(2)5与 是同旁内角.
(3)2与 是内错角.
(4)3与1是 角.
(5)4与5是 角.
(6)2与5是 角.
2.当图中的各角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你能指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吗?说明理由.
(1)1=4;
(2)2=4;
(3)1+3=180°.
3.如图,
(1)若A=3,则 ∥ ,
(2)若2=E,则 ∥ ,
(3)若 + = 180°,则 ∥ .
(4)若 ,则BD∥CE.
理由是 .
4.摆一摆,说一说:
如图,三个相同的三角尺拼接成一个图形,请找出一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同组的同学用三角尺摆图,根据所摆的图形进行说明,注意语言叙述方式,及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两直线平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逐步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结论的唯一性,到结论的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于这样开放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各种结论进行说理探索,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度,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度;使不同类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可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具体明确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具备怎样的关系,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特别是第4题,是很好的开放式思维训练的题材,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达到训练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
五、归纳小结,深化探究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何感受?
本节课认识了内错角、同旁内角,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
有五种方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1)定义法(不常用)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畅谈自己学习所得的新知识与个人切身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判断平行线的方法的整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当堂达标,反馈矫正
1. 如图1所示,如果∠1=∠2(已知),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2=∠3(已知),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则能判定a∥b的条件是__________.
3. 如图3所示,
如果∠B=∠DCE,那么____∥____,理由是______ ______;
如果∠D=∠DCE,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那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4,
因为∠2= ,(已知)
所以DE∥BC.( ).
因为∠B+ =180°(已知),
所以DB∥EF.( ).
因为∠B+∠5=180°(已知)
所以 ∥ .( ).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了本节的知识,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简、短、快,提高训练效率,也为今后推理过程的书写埋下伏笔.www.21-cn-jy.com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题:课本 第49页 习题2.4 第1、2题.
选做题:助学 第47页 自主评价 第6、7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能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并能在不同的图形里正确区分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21教育网
板书设计: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投
影
区
内错角:
∠4与∠5,∠3与∠6
同旁内角:
∠3与∠5,∠4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