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宋应星中医五大名人认真阅读P90---91,做好笔记,完成问题。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2、《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著述?3、《本草纲目》内容?结合视频介绍回答 全书190余万字,收入药物1800余种,记载药方11000多个,绘制1100多幅药物插图。全书对所载药物重新分类,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总结了前人经验。元代开始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看表古代医生地位如何?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 2、李时珍矢志不移,历经磨砺终成大器。根据课文简述李时珍学医成名经历3、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 本草纲目插图 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经过了三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最终完成。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实地考察,采集样本。《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书中附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收集和拟定),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此书特点:
图文并茂详解 对内: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使我国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外: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4、你如何认识该书的地位价值?《本草纲目》不同版本:日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5、《本草纲目》传播与影响 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
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药家?
初中学生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1、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喜爱医药学。
2、不追求功名利禄,毕生钻研医药学。
3、意志坚强,不畏艰辛。
4、实事求是,科学求实。
5、具有创新的精神。
6、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2二、《天工开物》1、《天 工 开 物》的出现的时期与作者?认真阅读P91—92,做好笔记并完成下列问题。2、《天 工 开 物》是一部什么著作?3、《天 工 开 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天 工 开 物》在世界科技史上有何 地 位?明朝宋应星科学巨著 全书广泛记 载了各地 农 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着重叙述了 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 业生产 的过程和技艺。 反映了 当时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 技术的发展状况, 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工 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这4 个字, 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前一成语的意思是说, 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 可以生产出胜过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后一成语的意思是说, 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就能办成事情.那么, 这两句话合并后, 总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 只要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辛勤劳动, 就能生产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 其精美的程度胜过天然. 宋应星考中举人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写《天工开物》,试图引起当权者注意.结果也成功了,做到了毫州知府. 《天工开物》的编写背景科举不中,另辟捷径。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 “中国的狄德罗”(李约瑟)1、《天工开物》的作者简介宋应星的作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其中《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③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 ④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 2、《天工开物》的内容简介《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3、《天工开物》的价值《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被西方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朝末年发行之后,我国本土曾经引起很大的关注,但到了清朝却被列为了禁书。成为鲜明对比的是,17世纪该书被广泛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西方之后,居然轰动了整个欧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三、农政全书1、徐光启简介 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西方数学、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实学”,译成《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诸书。崇祯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许多方面,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几十年精力,潜心探究农业科学,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全书共六十卷,五十余万字,经陈子龙等整理,于崇祯十二年刊行。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于《徐光启集》之中。2、《农政全书》简介《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以“荒政”为类,其他大型农书,如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农书》“百谷谱”之末开始出现“备荒论”,但是却不足2000字,比不上《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 《农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12类,基本攘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水利法,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徐光启是我国最早提倡引进红夷大炮用以作战的先驱之一。他面对危如累卵的时局,一直关注军事,在万历年间就披肝沥胆,上疏言“正兵”,同时也参与实务运作,在北京城郊的通州、昌平地区训练新兵,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他又曾为保卫京城出谋划策,而其中最为引入瞩目的就是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 课堂小结明朝的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李时珍编著的药物学巨著
全面总结古代药物学成就
药物学研究达到新高度
国内外翻刻版本达50多种
宋应星编著
展现农业、手工业生产过程
全面总结技术和经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编著农学名著
50多万字,分为12类
介绍西方水利
集古代农业之大成
课后练习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1)李约瑟对《本草纲目》做了怎么评价答:明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李约瑟如此评价理。答:《本草纲目》问世后造福于民,李时珍亲自考察、行程一万多里,以苦为乐;
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所以他亲尝百草,严谨记录,才留下了一部举世闻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3)我们今天如何把传统中医发扬光大?答: 把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注意保护中医药遗产:加强对中医的宣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