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用显微镜观察
教案
课
题
用显微镜观察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大屏幕我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幅图片?为什么?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把一些细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2.(投影出示:橡树表皮显微图)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知道是什么吗?这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软木薄片的结构,他把这一个个长方形结构命名为细胞。其实这些并不是活的细胞结构,但细胞一词就此被沿用下来了。3.这一个洋葱,它的内表皮也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好的,这节课我们就用显微镜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观察的对象就是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揭示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了一幅幅显微镜下的图片,有美丽的花粉、纸纤维、头发分叉、链孢霉、昆虫后腿、微生物、普尔基涅神经元、非典病毒等,这些都是平时用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到微小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认识到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激发起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热情。]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好,我们每个小组都已经做好了一个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肯定都很迫切想要把它放到显微镜下来观察。先别急,老师先请你们对玻片标本上的这块洋葱表皮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一下,将观察到的结果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上,并且比较一下两次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实物投影展示交流。比较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课件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反光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物镜、镜筒、目镜、调节旋钮……)出示学生显微镜,同桌互说。教师指学生说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显微镜使用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具体怎么使用呢?老师也把它的方法概括成了七个步骤。(贴卡片:取镜
安放
对光
固定装片
调整
观察
收镜)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用显微镜:取镜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要放平、放稳。对光——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使你原来黑暗的视野范围呈现明亮为止。对好光后,就不要再去轻易移动显微镜。固定装片——把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让要观察的部分处于通光孔中间。调整——先双手同时转动两侧的调节旋钮,让镜筒降到最低。然后反方向朝着身体这边调节,让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模糊的图像时,要放慢速度,微微地来回细调,直到最清晰为止。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把你所看到的记录下来。收镜[设计意图: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观察活动的前提。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会操作。因此,此处的实验指导体现了实用性。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4.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并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记录表上。提醒:如果观察的标本位置有点偏,你可以小心的上下或左右移动标本。你有什么规律发现?(移动的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正好相反。)5.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教师小结: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这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6.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用老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它的放大倍数要比大家的高,所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了。但是看到的细胞数量变少了,也就是说观察的范围变小了。仔细观察细胞,你还能发现什么?讲解: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这是洋葱表皮的一个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把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放大的物象投到屏幕上,使物象进一步放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多个形状不尽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并进一步观察细胞的结构。这样不仅增强了演示和实验的效果,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能让我们看得越清晰,但观察的范围变小了。]四、交流体会,总结延伸1.谈话:这节课,我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了洋葱的内表皮,比较三次观察的情况,你有什么体会吗?2.总结:我们通过认真制作、仔细调节,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的精细结构,还体会到了观察工具的改进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使用显微镜来探索微小世界,感受生命世界更多的精彩。[设计意图:认真比较三次观察的图像,看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更进一步激发了观察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类似吗?
板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
教学后记
学生在观察环节存在许多的错误做法,如:没有调出光斑就放玻片;没有调到最清晰的像;有的同学一激动就拿起显微镜让别的同学看;不知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等等。1.
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需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显微镜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对于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和玻片标本的制作则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他们认为显微镜跟放大镜一样,可以直接观察物体。因此,应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让学生先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将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什么也看不清楚。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后,再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玻片标本,学生就会很乐意去进行制作,并且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2.
找准课堂定位,突破教学重点本课的三个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学生会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头脑中初步起建立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概念。因此,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显微镜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对显微镜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洋葱,则是造成他们对洋葱的既定思维,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细胞时,学生会由于出乎意料,从而产生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