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酸奶的秘密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酸奶的秘密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05 17: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酸奶的秘密
教案


酸奶的秘密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学目

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
二、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5、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难点: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 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繁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7.教师小结: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布置作业
了解更多的细菌
板书设计
酸奶的秘密乳酸菌——细菌
教学后记
我们要学会科学对比的方法,并以此验证猜想,理解是细菌在起作用,由现象探本质。学生学习过程兴趣浓厚,发言积极,基本能达到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