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发酵与发霉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发酵与发霉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05 17: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发酵与发霉
教案


发酵与发霉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学目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酵母菌的作用;
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5.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微生物。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
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大胆设想、大胆推理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老师将前一天晚上揉好的面团拿出来。说:“同学们,昨晚我们揉了一个面团,大家猜猜它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边掀开面团上的布边说:“让我们打开来看一看,哇,变大了好多!” 新课教学: 一)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1、提出猜想:是什么让面团变大的? ①提问:是什么让面团变大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②学生小组讨论: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③小组汇报: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 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猜想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但猜想只是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2、设计对比实验: ①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
②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 老师引导:同学们的设计都比较合理,我们可以按照这些设计来进行实验了。 3、进行实验: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①对比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小盆,每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小盆不加。 2、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4、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老师引导:同学们做的对比实验的结果要明天才能揭晓。下面我们先来揭晓老师昨天所做的对比实验的结果。我们先来通过视频看看老师昨天是怎么做的。 ②观看老师前一天晚上做的对比实验的视频。 老师引导: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在一个面团里加入了酵母粉,另一个面团里没有加。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老师揉的两个面团是一样大的。老师把这两个面团也带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③观察、测量:让学生观察老师前一天晚上做的对比实验中的两个面团,并进行测量。 老师引导: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 ④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 二)认识酵母菌 1、讲述: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不属于动物或植物,它属于另一种生物——真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2、提出问题: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哪里去了呢? 3、观察:将发好的面团切开来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学生会发现面团里有很多小孔。 4、小组讨论:解释发面团过程中的现象。 三、霉菌的生长环境 1 、老师:我们探究了发面的学问,知道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面团发起来。我们还知道了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2、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
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四、课外实验大胆进行假设。
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设计实验方案。
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布置作业
课外实验: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 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板书设计
发酵与发霉
教学后记
以生活中发面团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引出“小小的面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的问题。教学中设计了“面团发酵条件”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了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发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