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放大镜下的生物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放大镜下的生物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05 17:3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放大镜下的生物
教案


放大镜下的生物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学目

1、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2、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实验、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
1、师:(大屏幕展示“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的画面”)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
2、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板书:放大镜)
3、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
4、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
5、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
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
1、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
2、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3、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
5、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1、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2、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
生:放大。
3、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4、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5、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6、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
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铁饼,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不是透明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
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
1、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
2、师: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观察报纸记录表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镜看到的新发现3、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5、教师: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出示三种纸的纤维图片)根据三种纸的纤维特征,猜猜哪一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图上看,三种纸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学生:主要差异是毛的多少、颜色。
6、教师:这三种纸的纤维的主要差异在它们的长短,我认为第一张是过滤纸,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纸,可以把纸撕开,用放大镜观察。7、学生观察三种纸的纤维特点。
8、讨论交流
师:我们发现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用放大镜去放大电视机屏幕上的图,能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许多小点组成的。
反思特点,模拟放大镜功能
1、师:放大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凸”,一个是“透”,满足了两个条件就可以做放大镜了,这个能放大吗?(举起装有水的集气瓶)
2、师:每个小组上来领一个,比较用放大镜与集气瓶放大的字,哪个放的更大些。
3、师:能放大,这是肯定的。放大镜放大的确有大有小,你们认为与什么有关?生:凸度有关。
生:越厚,越凸放大的倍率也越大。
4、师:给大家一个培训皿(举起),可以做成放大镜吗,有什么办法?
生:磨。
5、师:磨这个办法,我们课堂上时间也不及,也把实验材料搞坏了,你看,我在这里滴一滴水,不要多滴,要小心,能发现它会放大吗?(举起滴管,又用吸管试)
学生尝试。
6、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做一个凸度不一样的放大镜,大家可以试试看。
学生尝试
课堂小结,梳理放大镜知识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布置作业
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
)边缘(
),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
)功能。放大倍数与中间的(
)直接有关。
板书设计
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

—“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
教学后记
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感觉“有结构的材料”及“活动中的探究”,对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科学概念,起着重要作用。1、本课活动的重要工具——放大镜,除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之外,也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三把放大镜,即有大小不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也有大小一样放大倍数却不同的放大镜,通过对这两组有结构材料的研究,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放大镜不是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凸度”这些科学概念。并且结合实物展台,在小结放大镜特点时,利用两把同直径相同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的对比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学生更是印象深刻,同时还发现“放大倍数大,视野缩小”的特点。第二个有结构的材料,就是一些便于学生自制简单放大镜的材料。通过对放大镜放大物体特点的分析,学生认识到: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具有放大作用,从而想到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材料去制作放大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材料,以便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思考之后马上就能开展活动进行验证,这些材料主要有各种玻璃容器、玻璃球、保鲜袋、滴管、玻璃片等。在制作活动中,要注意保鲜袋的选择,很多保鲜袋并不很透明,效果不理想;学生在玻璃片上滴水滴,应使水滴圆润,放大效果才好,所以玻璃片要干燥,不然水滴会渗开,影响效果。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试试容器不装水能否有放大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容器只有装上水才能产生放大镜的效果。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概念,是科学课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本课就应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亲历讨论、观察等探究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学生的思维是不能低估的,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所了解的各领域放大镜的作用是极其丰富的,有钟表匠、集邮爱好者、文物考察、古董鉴定、老人看报等等,交流之后,再让学生填写完成教材中的图表,以加深印象,积累资料。
“放大镜的特点”探究活动,利用有结构的材料(如前所述),让学生在对比中,在观察中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放大的原理特点,了解怎么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制作出能放大物体的工具,以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