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5:56:0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蔚”、“弋”、“频”、“茵”4个生字,正确书写“祈盼”、“巡弋”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战争给儿童带来的灾难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课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教师小结: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2.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教师小结:1990年8月,震惊中外的海湾战争爆发。诗人高洪波目睹了在战火中一双双从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内心极不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战争给儿童带来的灾难的资料,了解战争中的儿童面临的是什么困难,他们渴望得到什么?www.21-cn-jy.com
下面就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
3.板书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蔚蓝 巡弋 梦幻 祈盼 频频 阻挡 不速之客 绿茵茵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为 散 弹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1.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诗共有五节,课文分成那两个部分?
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5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2·1·c·n·j·y
2.教师问:这首诗中哪几节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什么?
分别指五名学生朗读诗,找出每节的相同之处。
指生回答。
教师小结:前四节的结尾处,作者都重复着一句话“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这四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教师提示学生这四节中,每节的第一句话都在写什么?第二句都用了一个什么词?第三句又都以“可是”这个词来表示什么?最后又以哪句结尾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指生回答
教师小结:前四节的叙述结构相似:先讲自然景物该怎么样,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的状况,进行对比,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2-1-c-n-j-y
3.学习前四节
学生快速阅读前四节
(1)教师问:请你从前四节中找出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这四处景物,原先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从书中勾画出来,然后填表。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表格,生举手回答,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空的内容。
教师小结:第一节写的景色是大海,原先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而现在的大海上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第二节写的景色是沙漠,原先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而现在的沙漠里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第三节写的景色是夜空,原先的夜空是属于星星和月亮的,而现在的夜空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第四节写的景色是草地,原先的草地上滚动着欢乐的足球,而现在的草地上散落着地雷碎片阻拦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来源:21cnj*y.co*m】
下面我们来通过几组图片,更深刻地体会一下这些美景是如何消失的吧。
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感受
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出处:21教育名师】
引导学生体会到,大海、沙漠和草地、夜空就是人们常说的“海陆空”,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无处不在。
教师小结:这四者就包括了“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而不是某一个领域。
(2)师问:你有没有注意到前四节中每节的最后都是同一句话“这究竟是为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前四节重复了这样的疑问呢?21*cnjy*com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分析,
首先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呢?
学生齐答:四次。
教师小结:每节一次,所以这句话共问了四次。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只是问问吗?
教师问:为什么前四节要重复这样的疑问?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问是为了强调,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共享。
教师小结:这句话共出现了四次,让人感觉到诗人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版权所有:21教育】
4.学习第五节
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
师问:如果换成是你,你会召唤什么?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对,我们会召唤和平,召唤停止战争。那作者在召唤什么呢?
学生齐读第5节
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师问:“祈盼”是什么意思?它和盼望一样吗?
引导学生了解祈盼比盼望程度深。
教师小结:祈盼是恳切地盼望,它比盼望程度深。
教师问:祈盼后面的破折号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去回忆破折号的用法。
教师小结:这里的破折号是内容说明的意思,说明后面是祈盼的内容。
课件出示问题:祈盼的要求苛刻吗?
引导学生朗读祈盼的内容,感受课桌、教室的要求高吗?
教师小结: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个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
课件出示句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师问:最后作者用到了省略号,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
引导学生去感受我们只是祈盼在鲜花中读书吗,只是祈盼享受春天吗,还有别的吗?
同桌讨论,指生回答。
教师小结: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教师问:那怎样理解这两句话呢?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对和平的祈盼,对孩子们能在校园读书的祈盼。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这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回到校园读书,享受春天与祥和。21cnjy.com
师: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文的朗读视频吧,希望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5.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问题: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
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与各国同龄学生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将来为世界和平做贡献。当世界各地发生灾难时,我们应该帮助。或是写信慰问,或是捐款捐物。总之,是自己可以做到的,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我们读要去做。21·cn·jy·com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1教育网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享受——( 享用 ) 究竟——( 毕竟 )
梦幻——( 梦境 )
不速之客——( 不招而来 )21·世纪*教育网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蔚蓝 )的大海
( 巡弋 )的战舰
( 金黄色 )的沙漠
( 轰隆隆 )的坦克
六、作业布置
1. 会背诵课文。
2. 续写本文诗歌。
【板书设计】
大海
沙漠 很不安宁
夜空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草地
祈盼——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本文是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5个小节,前四小节都是先写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的美景,然后一个“可是”表转折,写了它们被战争破坏后的景象,最后又都以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尾,不光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战争的危害,还让大家体会到和平的重要性,从而呼吁全世界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所以在讲授课时,要抓住同学们的感受和感情,去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灾区孩子们的帮助热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激趣导入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激趣导入
1990年8月,震惊中外的海湾战争爆发。诗人高洪波目睹了在战火中一双双从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内心极不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海湾战争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阅读要求:
2.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词语欣赏
wèi
蔚蓝

巡弋
mèng huàn
梦 幻
qí pàn
祈 盼
pín pín
频 频
zǔ d ng
阻 挡
bù sù zhī kè
不 速 之 客
yīn yīn
绿 茵 茵
wéi (作为)
初读感知

s n (散落)

tán (弹琴)

wèi (因为)
dàn (子弹)
多音字
sàn (散步)
精读感悟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4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第二部分(第5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精读感悟
这首诗共有几节?哪几节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什么?
前四节的叙述结构相似:先讲自然景物该怎么样,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的状况,进行对比,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前四节作者都重复着一句话“这究竟是为什么?”
精读感悟
地点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原先的美好与宁静
海鸥的乐园
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属于星星和月亮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现在的景象
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
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1-4小节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
海陆空
精读感悟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前四节重复了这样的疑问呢?
让人感觉到诗人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祈盼的要求苛刻吗?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第5节
祈盼:恳切地盼望。
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个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
表示内容说明
精读感悟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
精读感悟
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这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回到校园读书,享受春天与祥和。
精读感悟
拓展延伸
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我们应该与各国同龄学生友好相处。
好好学习,将来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当世界各地发生灾难时,我们应该帮助。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享受——( ) 究竟——( )
梦幻——( )
不速之客——( )
享用
毕竟
梦境
不招自来
课堂练习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战舰
( )的沙漠
( )的坦克
巡弋
蔚蓝
金黄色
轰隆隆
作业布置
1. 会背诵课文。
2. 续写本文诗歌。
板书设计
大海









沙漠
很不安宁
祈盼——
夜空
草地
制止战争,维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