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尊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尊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10: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尊 生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通过学生朗读文本初步探讨庄子尊生思想。
3、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本课首先由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导入,进而介绍作者庄子及《作品》。进入课文讲解阶段,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文本思想。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讨论,进而深刻理解文本内涵。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在阅读中增强语言,并让他们尝试自己说出观点。最后总结时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本课配置了一个视频,可使课堂更为生动,克服了语文课堂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学有所得,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惠子是好友。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1、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 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
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
善 卷:逍遥天地间,
何以天下为。阅读第一则,思考问题: 2、 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难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 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命跟天下的对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可能带点夸张的性质,不拿天下对比,不足以显示生命的重要。
对庄子来说,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对身外之物的过度重视和追求势必影响生命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把身外之物(包括天下)当回事的人,才能二者兼得吧。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要么因为看不透,要么因为身不由己。 3、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如果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交给尊重生命的人。1、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不以所用养害所养。阅读第二则,思考问题: 2、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真的不同吗,日本侵华,那岂不是要把领土乖乖地交给他们更好?富贵不以养伤身,富贵的人拥有大量养生的好东西,怎么会伤害自己呢?当侵略者把你当做奴隶,不给你尊严,甚至任意屠戮你的生命时候,这还是有不同的,还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目的是为了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伤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了,会得空调病,手机用久了,会遭辐射一样。 3、匠石和栎树价值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匠石,树木只是可以被人利用的工具,只具有世俗的功用;栎树,追求无用,终其天年,反对被当做工具。1、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就选择了轻生的人,你如何看待。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庄子》心得-笑谈生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吾不忍也 忍:忍心 B.因杖策而去之? 因:凭着
C.民相连而从之? 从:跟随 D.皆重失之? 失:违背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狄人攻之 B.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C.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D.民相连而从之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