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11: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庄子》恶乎往而不可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恶乎往而不可也”语出《庄子·大宗师》,子来有病,“喘喘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究其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正字正音曲偻 颐
句 赘 沴
跰?
鸮 怛
蘧 然
(lóu)( yí ) (gōu)(lì)(piánxiān)(xiāo)(dá)(qú)通假字颐隐于齐
不翅于父母
女恶之乎
亡,予何恶
予因以求时夜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齐通“脐”)(翅通“啻”)(女通“汝”)(亡通“无”)(时通“伺”)(县通“悬”)通假字佚我以老
取妻者止于外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故不足以滑和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佚通“逸”)(取通“娶”)(兑通“悦”)(郤通“隙”)(滑通“汩”)(知通“智”规通“窥”)
词类活用其妻子环而泣之
(泣为动,为……而哭泣)
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东西南北名作动,向东向西向南向北)(近使动,使……接近)词类活用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使动,使……辛劳;“逸”,使……安逸;使……休息)
(“善”形作动,善待)
(“人耳”的“人”名作动,成了人)
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
丈夫与之处者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
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
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
特指在押的。)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 婚后,
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古今异义 无几何也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恐吾无其实(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
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特殊句式伟哉夫造物者
跰鲜而鉴于井
亡,予何恶
伟哉造化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
唯命之从
不爪剪
恶乎往而不可哉(主谓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子翻译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
译文: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句子翻译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译文: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
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
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德就是这种内
心纯和的培养。养成这种德而不现形迹的
人,人们离不开他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依靠自我精神的培育得到人生的大解脱
这种解脱增强了生命的强度和韧性 合作探究:1、选文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蕴含什么道理?你有何感悟?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谈谈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夸张、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3、归纳本文艺术技巧。成然寐,蘧然觉心中安宁,不以生死相累
从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培养生命的韧性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
如果必须经历沧桑的话,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
坦然,其实是平淡中的一份自信;一份快乐、一份潇洒。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哀骀它 才全而德不形者第2则哀骀它不为外物所动,永不失于愉悦,保持内心纯和,“才全而德不形者”,显示了巨大的人格魅力、精神感召力。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已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宽度庄子的处世之道夸张对比大胆的夸张把人物置于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鲜明的对比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凸显所言主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另外,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倾向。《庄子》体现一种独特的“荒怪丑恶趣味”。艺术特色(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并将子舆的怪与子舆的态度、哀骀它的奇丑与他人对他的拥戴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本课所选两则选文,庄子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像,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他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我的感悟庄子常常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光明的前景,指出突围的途径。
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我们应该以无厚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去保有心中的天府。请告诉自己:只要生命不息,所有的结果都是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