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12: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了解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掌 握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
3、正确领会和评价孔子勇担社会道义的精神。 《先秦诸子选读》尽管选文皆为文言文,但由于其作者皆为光耀千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因此决不能按照一般文言文的套路来上。本课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面对同样无道的天下,儒家与道家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
本课由学生所熟悉的孔子名言及相关视频导入,然后通过分层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链接了有关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精髓。从而使课文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妙语连篇   
????《论语》名句精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中,他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外影响,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
有趣的是,孔子在当时虽然赢得了众多弟子的推尊,并且得到了社会上部分人士的支持,可是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他。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来看看他是怎样抉择人生的吧。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无道:没有德政
耦而耕:两人并耕????????????
津:渡口??????????????????
易:改变谏:挽回??????????????????
趋:快步走
荷:背负??????????????????
食:拿东西给别人吃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阅读课文第一、二、三、四则,找出直接(或间接)反映当时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当时社会的特点。
明确: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今之从政者殆而!
(4)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2、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
1、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2、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1)隐士是士的另类。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所谓“不做事”,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耕田、种菜、砍柴、钓鱼之类,还是要做的,否则他们吃什么?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
——易中天(2)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面对无道动荡、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勇担道义,投身社会变革,不但不被人理解,反遭人嘲讽挖苦。此情此景,孔子内心会如何感想?请你试作合理地推断和想象。
明确:
内心孤独但意志坚定,理想抱负决不动摇。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