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菩萨蛮(其二) 1、学习本词以美景、美人衬哀情的艺术写法。
2、体味本词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思乡之情。
3、赏析本词的艺术风格。 《菩萨蛮(其二)》这个课件设计,讲求批文入境,将“吟诵”、“想象”、“意境”、“旨趣”等知识点有机融入到课堂之中,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
教学重点不忘高考升学之要求,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赏析:烟雨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简介: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59岁举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卒于蜀。
(二)作品:著有《浣花集》,名篇《秦妇吟》。诗以七绝见长,极富画意,词尤工,艺术上含蓄婉约。作家档案 (三)评价: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花间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韦庄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不使其归,又重视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宰相。韦庄欲归不得,内心充溢着思归之情。这首《菩萨蛮》词,就隐寓着他羁留蜀地不能归的思绪。背景回放花间词派 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薜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其中,韦庄成就较高,其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代表作品如《菩萨蛮》五首等。《菩萨蛮(其二)》朗诵视频1.本词共写了江南的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景色特点?作者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感情?(1)春水、画船、垆边美人。【明确】(2)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写江南水乡景色美、居民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春水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腕洁白如雪的美女,这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3)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却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的矛盾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2、请分析本首词是如何表现“江南好”的? 作者用四句话简洁直白地描摹江南的“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春水碧于天”是江南的景色之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的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则是写江南的人物之美。这样由景物写到生活,再由生活写到生活中的人物,多角度全方位地表达了江南的“好”,赞美之情自然流露。【明确】青丝变白发,红颜已衰年 3、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因为江南景、人俱佳,更因为作者的家乡正处于战乱之中,无法回去。作者用“还乡须断肠”似直而纡地表达了思乡而不能回乡的主旨。【明确】4、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 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洛阳才子他乡老”,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南美景、佳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明确】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隐约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它的依然如故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