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春夜宴从弟桃花園序第六单元 第二十六课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掌握相关典故。??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鉴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等名句,欣赏文中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手法。 本课先由李白的《将进酒》视频引出对作者及相关背景进行介绍,开篇从解题开始,对课文进行串讲,分列出相关典故让学生总结出典故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了解李白诗歌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乐观豁达的精神。
本文篇幅较短,但是字词的活用较多,首先还是要逐字串讲,疏通文意。其次文章典故众多,文学底蕴深厚,情感含蓄难懂,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李白从西域走来了,高山冰川骏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骠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狂放不羁,豪情率真,才情四溢,失意孤寂的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在我们的精神花园里种下一朵奇葩。李 白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的山水意境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 本文写作的时间大致是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酒隐安陆” 初期所作。
李白到安州后,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写给从弟幼成、令问的诗文现存四五篇。序中所说的从弟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叔伯兄弟。写 作 背 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
*人物 :
*事件:
*地点:
* 序:一种文体,本文属宴集序(书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二、解 题春 夜
诗人与从弟
宴饮
桃花园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王勃《滕王阁序》是饯别序,也属于赠序类文章。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本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序原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1、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2、几何:多少。
3、秉烛夜游:拿着燃着的蜡烛在夜间游乐,指及时行乐。秉:持,拿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召:召唤(含有吸引的意思)。
6、假:借(这里含有提供的意思)。
7、大块:大自然。
7、文章: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
8、序:通“叙”,叙谈、畅谈。
9、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这
里专指兄弟。 译文: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原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原文: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1、群:诸位,各位。
2、季:少子为季,这里指弟弟。
3、咏歌:作诗吟咏。
4、幽赏:清赏。
5、琼筵:比喻珍贵的筵席。
6、坐花:坐赏花间
7、羽觞:古代的酒器,形如雀鸟。
8、醉月:醉于月下。
9、雅怀:高雅的胸怀。
10、罚依金谷酒数:按金谷园宴客先例,罚酒三杯。译文: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原文: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二)词类活用 (5)高谈转清(动词作名词,诗歌)
(2)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3)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
(6)如诗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
(7)独惭康乐 ( 以……为惭 )一、通读课文,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一)找出文中使用的典故,并指出其作用
(二)“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句话有何精妙之处?
(三)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四)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逆旅:
旅舍。逆,迎接。
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一)典故及作用浮生若梦: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如: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秉烛夜游:
秉:执持。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又作“炳烛夜游”。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乐。
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用典的作用
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 (二)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句话有何精妙之处?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三)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1) 阳春既召我烟景,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
(2)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
(3)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
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
(4)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
“乐事”之四!
(5)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
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四)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接下来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表达了他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但他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他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夜宴的原因夜宴的经过议论记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七、文章结构 古风(其十)
????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
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
阅读李白《古风》,完成题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
参考答案????①B
②要点一:
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
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诗词赏析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
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他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他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形成唐朝一座让人仰视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