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进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通过对中国古典诗
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
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
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2、掌握杜甫的律诗风格,体会诗人感时伤世的
情怀。
3、掌握“炼字”的作用。
《阁夜》是杜甫的一首经典律诗。我们希望首先掌握杜甫的律诗风格,体会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然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进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掌握杜甫的律诗风格,体会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掌握“炼字”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诗歌历史中有两位重要的大诗人,他们的文章为后人称颂——李杜文章在,光耀万千长!这里的李杜我们都很熟悉了指的是,李白、杜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李的《将进酒》,他的气度、气魄、气势,我们领略了、感受了。那么,老杜的风格怎样呢?今天要学习的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阁夜》一诗。作者简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手中,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创作背景 《阁夜》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与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背诵全诗,合作探究1.开篇两句中“催”和“霁”如何理解?这两句
在诗中有何作用?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杜甫《阁夜》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
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1.开篇两句中“催”和“霁”如何理解?这两句在诗
中有何作用?
【明确】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
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
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
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
说说其妙处。
【明确】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杜甫《阁夜》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所以诗中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整首诗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1.沉郁顿挫的风格。
《阁夜》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漫天遍野的寒意从作者的心中流出。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半句萧瑟,后半句浩荡,读来语调高亢,气象雄浑。颈联前半句写听觉,后半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意境悠远。 艺术特色2.气象雄浑,章法严密。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笼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四联皆对仗,章法严密,起、承、转、合自然合理。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3、意象的蒙太奇组合,使表达更含蓄深沉。
《阁夜》的意象密度比较大,如一组一组电影镜头,客观地剪辑在一起,依靠镜头自身的特点,在镜头与镜头之间产生“和弦”效果,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真正显示作者情感的词只有一个“寂寥”,其他的意象单元中没有任何标示情感的词语,然而情感仍然十分浓烈。全诗八句,除最末一联是直抒胸臆外,其他句句都是意象,一句一组,各各显示出独特的情感特色,又汇入整体的意象之流,相映生辉。读《阁夜》如同观电影,用镜头说话,凭画面传情达意,这也是杜甫的拿手戏。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
诗也非常讲究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高考炼字炼句题型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某字(某句), 请简要赏析。
2.某字或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或诗中某句能否换为某某句?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字或某句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阁夜》通过诗人寒冬雪夜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当然,由于作者衰老多病,飘零无依,所以诗中也流露了凄凉孤寂甚至消极的情绪。这固然和诗人的阶级局限有关,也因为当时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势衰败江河日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是深深地打上时代印记的。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2、试分析本诗的形象,思考它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1、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
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
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
凄苦之情 。
2、本诗塑造的形象是孤雁,它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孤雁来象征作家寂寞孤寂的凄苦之情。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