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过大孤山小孤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过大孤山小孤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17: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过大孤山小孤山陆游1、把握本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2、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探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课件的设计,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读词兴趣,进而分析陆游笔下景物描写的特征以及贯穿其中的“神”,最后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和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一、基础积累二、走近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四、文章解读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了哪处景点?明确:
(1) 作者依次描写了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彭蠡口、大孤山、长江水等六处景观。
(2) 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小孤山。 2.第一段主要写的是烽火矶的美景。作者笔下的烽火矶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明确:
(1)高峻、怪奇。
(2)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3.作者笔下的小孤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文章是怎样体现小孤山这一特点的?采纳的是什么写景手法?明确:
(1)峭拔俊美。
(2)运用比较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渲染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更是为了阐明小孤山如果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超过金山上矣”。
(3)由远及近。 4.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明确:
(1)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2)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特点。
5.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形散神聚”。本文所写的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
明确:
(1)用“游踪”(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
6.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作了简单介绍,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
这样写丰富了作品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7.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明确:
(1)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各处景物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水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于多样中见统一;
(3)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如写江流与船行,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与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4)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5)多角度描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点,有面。
(6)融合抒情与议论。 8.陆游是在先遭到罢免官职,后又被重新起用的人生际遇中写这篇文章的。联系时代背景,解读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的韵味和深意。
明确:
陆游此次出任夔州通判,从一个罢官家居的人重新被起用,因此,在一路跋涉之中,奇绝的山川景物,必会让他在登临中深寓感慨,有所寄托。文中融情于景,足见作者心迹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写孤石,二是写“俊鹘抟水禽”而去,联系陆游的抱负及其前半生的经历,这种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情感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作者在所写的山川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也寄托着自己的真挚情感。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大孤山一段,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陆游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山水景物描写愈具体,愈能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更加流露出作者对当朝者无心抗金,不收复中原的愤慨之情。 今年是宋朝大诗人陆游890周年诞辰,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参考例文】
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课外拓展阅读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