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阿房宫赋第一课时杜牧1、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和掌握本文虚词的含意和用法。
3、把握特殊句式的翻译。 本课件设计,由贾谊的《过秦论》引出本文的学习,继而播放《阿房宫赋》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于是第一课时,宜引导学生关注文言词语的积累及特殊句式的掌握。
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学会自己总结和归纳知识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缦回màn 囷囷焉qūn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嫱pín yìng qiáng 焚椒jiāo兰
辘辘lù 杳yǎo 极妍yán 剽掠piāo
鼎铛chēng 逦迤lǐ yǐ 锱铢zī zhū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之粟粒yǔ sù
横槛jiàn 呕哑ōu yā 参差cēn cī一、字音字形二、古今异义1、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2、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3、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4、可怜
古:可惜
今:怜悯,同情
5、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6、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7、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三、一词多义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3、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③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④每至于族。(筋骨交错的地方)4、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5、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朝歌夜弦。 (唱歌,奏乐)
5、楚人一炬 (点火),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腰一样)
(三)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 动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六)形容词作动词
蜀山兀,阿房出。(变秃了) 五、文言虚词1、之
(1) 动词,“去,往”。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代财物)尽锱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2、其
(1) 代词。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②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3、而
(1) 连词,表承接。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 连词,表转折。
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2、状语后置句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4、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课件20张PPT。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杜牧1、了解杜牧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和把握本文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本课件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定位作品的思想倾向;文章解读部分设计问题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继而疏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主旨,最后设计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本课时教学重点为文章主旨和艺术特点的把握。一、走近作者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二、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三、文体介绍 赋是介于诗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铺陈文采,摹写事物,抒发情志。)
唐古文运动之初,用古文笔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称“文赋”,以区别于六朝“骈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之作。第一段:铺叙渲染阿房宫建筑雄伟壮观。1.请分别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三段 :由描写转为议论,秦皇骄奢淫逸引起人民反抗,导致秦朝灭亡,阿房宫也被烧毁。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第二段:铺叙渲染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统治者奢侈的生活。四、内容解读2.第一段是怎么样以简练又手法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明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3.第二段是怎么样写阿房宫内部的奢靡的?明确: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4.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在辛勤劳作。老百姓的怒气已经积压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说罢了。五、文章主旨 文章由铺陈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写起,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以及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并以此告诫唐王朝的统治者要“哀之”更要“鉴之”,应该以“爱人”之心爱国爱民,切不可荒淫无度重蹈秦之覆辙。六、艺术特征(1)想象、比喻与夸张
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活现出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描写、铺排与议论
本文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杜牧以极度夸张的笔法地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丰,靡费之巨,从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在铺陈描写的基础上,后两段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题,显示作者的见解和写作意图。
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强大的艺术力量。 文章为了铺叙其事,运用的语言也是相当精美的。它时而用对偶排比,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声韵和美,节奏明快。时而骈散兼行,长短急徐,错落有致,显得文气走动,通达流畅。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答案】(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