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欣 赏 时 间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作品有《刘禹锡集》、《刘梦得文集》。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陋 室 铭刘禹锡“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考考你馨鸿 儒白 丁金 经丝 竹案 牍(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考考你(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思考品味 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一天的生活,并说说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君子居之,引用此话,有何用意?仿照课文,做铭传情1. 为自己的卧室(书房)做铭;
2. 选择一处马鞍山地方文化景点,如三台阁、天门山等,为之做铭。 书房铭
屋不在大,有书才行。书不在多,有益才灵。书房虽小,唯吾酷读。多读不算赢,读懂才是精。无人与我谈笑,唯书伴我同行。无电视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西汉陈平忍辱,元代宋濂当衣。鄙人云:“何苦之有?”三台阁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朝时毁。据康熙时太平州州守杨霖在《采石三台阁记》中所载:周文襄公(即工部右侍郎周忱)提升为大中丞时,捐俸买下了松莳山。光禄公(曹履吉)也自愿捐三千金建阁于山巅。阁建好后,以“三台”为名,以祀“文昌”之意。当时阁的东西各有三楹,以居黄冠。由此可见,“三台”是星官的名字,为大熊星座的六星。曹履吉建三台阁不只为了观星象,而是兼有观天时、世时、水时之用。
据史载,废圮的三台阁后来只剩平屋三间。到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从史寄发的《采石矶风景名胜小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台阁后毁于战火,改平屋又毁。《志》这样描述:“登三台阁遗迹,俯瞰下壑,长江及牛渚河汩汩,日夜不绝,风帆往来,勃勃生动。远望当邑境内,锐峰叠嶂,左右环抱,奇巧百出,真奇观也。”此可谓诗情画意。1999年,马鞍山市政府决定重新恢复这一重要的历史遗迹。
如今的三台阁,阁分六层,高31米,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地耸立在翠螺山巅。站在三台阁,西眺大江奔流,南望天门中断,东揽新城风光,江山娇娆,景色宜人。正如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三台阁题记》中所说:“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
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与和县的长江两岸,在江南芜湖的现在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在江北的现在叫西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调素琴阅金经诸葛庐子云亭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不陋,情溢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