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下 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11: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我能用“√”给带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折腾(zhē zhé) 灾难(nàn nán) 堤坝(dī tí)
折扣(zhē zhé) 困难(nàn nán) 侵蚀(qīn qīng)2·1·c·n·j·y
2. 我能给生字组词。
祸( ) 营( ) 垦( ) 侵( )【出处:21教育名师】
蚀( ) 乃( ) 扣( ) 亩( )
3. 我能按它们的意思归类。
茂密 苦难 繁衍 稀疏
紧密 繁殖 灾难 松散
近义词:( )--( ) ( )--( ) ( )--( )
反义词:( )--( ) ( )--( )
4. 把词语被充完整。
随( )所( ) ( )( )繁衍 ( )( )不迭 www-2-1-cnjy-com
不( )不( ) 多( )多( ) ( )( )齐下2-1-c-n-j-y
5. 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这句话用两个“一定”,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做,黄河救绝对能够治理好。
B.这句话用两个“一定”,表明将黄河变好的坚决态度和必胜信心。
6. 我能当好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个句子用了比喻。( )
(2)“黄河在近2000年来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黄河造成的灾难之多,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这句话是否正确。( )
(4)课文通过介绍黄河由好变坏的过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
二、阅读理解题。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www.21-cn-jy.com
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侵蚀(qǐn qīn) 经营(yínɡ yín) 开垦(kěnɡ kěn)21*cnjy*com
乃至(rénɡ nǎi) 祸河(huò ɡuō) 不禁(jīn jìn)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2)本课中的摇篮是指小孩睡觉用的家具。( )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二是社会原因。( )  
(4)“生息繁衍”的意思是生活、养育后代。( )
3.文中“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1教育网


4.黄河发生变化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5、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我能用“√”给带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折腾(zhē√ zhé) 灾难(nàn√ nán) 堤坝(dī√ tí)
折扣(zhē zhé√) 困难(nàn nán√) 侵蚀(qīn√ qīng)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我们结合课文的注音或者查字典选择。
2. 我能给生字组词。
祸 (灾祸) 营 (经营) 垦(开垦) 侵 (侵略)
蚀 (侵蚀) 乃 (乃是) 扣(扣除) 亩 (田亩)
解析:本题考查生字组词,我们结合文章理解生字的意思,然后结合意思组词。
3. 我能按它们的意思归类。
近义词:茂密--紧密 苦难--灾难 繁衍--繁殖 稀疏--松散
反义词:茂密--稀疏 紧密--松散
解析:本题是考查近义词、反义词的搭配,我们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搭配,将意思相近的归为近义词,意思相反的归为反义词。21·cn·jy·com
4. 将词语补充完整。
随心所欲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不折不扣 多灾多难 数管齐下
解析:本题是补充完整四字词语,我们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进行补充。
5. 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是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在这里只是想出了治理办法,能不能一定治理好,还没有实现,所以,只能是充满了治理好的信心,而不能说绝对能治理好。所以A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6. 我能当好小法官。
(1)√ (2)× (3)√ (4)√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这个句子说法错误,通过“1500多次,改道26次”看出这个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是打比方。【来源:21cnj*y.co*m】
二、阅读理解题。
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侵蚀(qǐn qīn√) 经营(yínɡ√ yín) 开垦(kěnɡ kěn√)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乃至(rénɡ nǎi√) 祸河(huò√ ɡuō) 不禁(jīn√ jìn)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把握,我们结合课文注音和工具书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
(2)本课中的摇篮是指小孩睡觉用的家具。( × )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二是社会原因。( √ )  
(4)“生息繁衍”的意思是生活、养育后代。( √ )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句错误,原因是本文的摇篮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所以指的是黄河。21cnjy.com
3.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是理解修辞手法,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将黄河当做人来写,写出了黄河的变化之大,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之深。【版权所有:21教育】
4. 一是自然原因: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类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解析:本题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结合文章的语句回答,文中“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这句话是总说,下面的语句是具体的说明,我们将下面的语句写出即可。
5、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做事的时候要有前瞻性,不能目光短浅,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解析:本题是理解文章的主旨,我们结合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黄河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做事的时候要有前瞻性,不能目光短浅,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