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人教版2.2 十几减8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人教版2.2 十几减8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8 12: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十几减8
导学案
课题
十几减8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习这节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上设计借助分风车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理解“12-8=4”的算理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等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2.利用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手段感受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圆片、不同形状的学具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图,获取信息。2.这些同学在买风车时遇到了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大家有信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1.观察主题图,说说获得的信息。2.倾听老师的谈话,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抢答。8+(5)=13
二、操作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20分钟)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要解决的问题。2.了解算式的特点。3.引导学生探究12-8的算法。(1)回顾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2)组织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及自己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3)填空。10-8=22+=8+=1212-8=4.总结算法。十几减8与十几减9都可以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1.读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2.观察算式,明确: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是2,2减8,不够减。3.小组合作,学习计算12-8。(1)思考: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尝试用学过的“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2)交流计算结果及自己的算法,把自己的算法用各种方式表示出来。摆一摆: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画一画: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算法。说一说:用语言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3)根据每种算法的思路填出空格中的数。4.牢记这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8+(
7
)=158+(
8
)=168+(
10
)=1812-9=(
3
)15-9=(
6
)2.填一填。(1)15-8=(
7
),想:先算(
10
)-(
8
)=(
2
),再算(
5
)+(
2
)=(
7
)。(2)13-8=(
5
),想8+(
5
)=13,13-(
8
)=(
5
)。(3)(4)3.直接写出得数。10-8=2
13-8=516-8=8
9-8=111-8=3
17-8=912-8=4
14-8=618-8=10
15-8=7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2.师生共同订正。
1.理解题意,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2.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3题。
1.学生自由谈收获。2.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开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所了解,而在教学“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并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