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21: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期中检测
高2019届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㈠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又是一个果蔬飘香的菜园子。《诗经》中的蔬菜种类繁多,水生、陆生、藤本、草本,这些蔬菜的意象,或平铺直叙,或譬喻象征,或托物起兴,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诗经》中的蔬菜很多,至少有30种以上,有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田字菜、冬葵、香蒲、水芹等等,光是蒿类,就有白蒿、青蒿、蒌蒿、牡蒿等,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如苦菜、冬葵、荠菜、水芹、莼菜等等。其余蔬菜味道不甚美。诗经时代采择蔬菜多以野生植物为主,所以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诗经》中也有一些颇有贵族气的蔬菜,如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大约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
《诗经》最早出现的是“荇菜”,这是种水生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关雎”为“风”之始,自古解“诗”者千万,儒生七嘴八舌,都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以“荇菜”的流动无方,喻淑女之难求,让这道味美的菜成了陪衬,忽略了本身的食用价值。荇菜今名“杏菜”,又名“金莲儿”,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沉入水中,性近于荷花,花开时常弥覆顷亩,在太阳下泛光如金,黄灼灼小花,一看便惹人喜爱。茎与叶皆柔软滑嫩,加米煮羹,乃江南一道名菜。
川渝一带盛行“烫火锅”,素菜中最受青睐的就是豌豆苗。豌豆苗的祖先是一种唤作“薇”的植物,即野生的豌豆苗。《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葱绿的豌豆苗,既是饭桌上美味的食物,又成为寄托相思的精神食粮。去采豌豆苗的过程,做登山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见自己的心上人,所以《诗经?召南?草虫》有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卷耳作为北方山石上一种伏地而生的植物,采幼苗嫩叶炒熟,滑而少味,而作蔬菜味不甚美,应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采择卷耳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采采”动词叠加,既充满口语色彩,又音韵极美,采卷耳变成了类似于采花扑蝶一样的审美活动。
水芹是自古食用的一种重要蔬菜,如《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小雅?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可见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后《吕氏春秋》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极品,现在我国中部南部栽培较多,尤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最。在江苏,水芹还被称为“路路通”,常作为春节期间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诗经?周南?芣苢》篇中,妇女采集芣苢(车前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古人采其嫩叶及幼苗作菜蔬,是极普遍的救荒本草。此外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
《诗经》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阅读《诗经》中的句子,仿佛看见阳光下一棵棵蔬菜在园子里随风摇曳。
(高智《<诗经>里的菜园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蔬菜种类繁多,作为诗歌意象,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B.诗经时代采择的蔬菜多为野生植物,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不适合直接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
C.《诗经》中蔬菜至少有30种,如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等,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D.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颇有些贵族气的蔬菜也出现在在《诗经》中,但是否已经广为种植尚无定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分)
A.生长于北方的苍耳,其味不甚美,所以只能作为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救荒。
B.荇菜今名“杏菜”,其花金黄惹人喜爱,其茎与叶可成为一道江南名菜的食材。C.《诗经·采薇》中的“薇”是野生的豌豆苗,而豌豆苗是川渝一带人吃“烫火锅”时最喜爱的素菜。
D.自古以来的解“诗”者和儒生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却忽略了荇菜的食用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薇》和《虫草》借“薇”寄托相思,前者是借“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借“采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想念。
B.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食用车前草可以帮助女子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这是百姓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
C.通过《泮水》和《采菽》可以推断,水芹在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成为一种重要蔬菜。时至今日,水芹仍有种植。
D. 《诗经》中有不少关于采择蔬菜的描写,有的采择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硬汉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
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
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
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
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
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老人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两次从飞机失事中站起,却带给他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他的作品“硬汉”形象众多。在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之后,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海明威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受父亲的影响,甚至死的方式都相同,都是用枪自杀,只是自杀的原因稍有不同。
B.他获诺贝奖的原因是: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太阳也升起了》是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C.他的文学道路并不顺畅,经历了家人的反对、作品毫无影响以及手稿的丢失等等,但这并没有使他停止对文学的追求。
D.海明威中学毕业以后没有继续升学,而是选择了做见习记者,他的新闻写作的文字风格是这时候形成的。
5.美国“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能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6.文章题目为“硬汉海明威”,这“硬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请各用一个事例证明。(6分)
㈢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他父亲来把他搂回去了。我和行健、米梦坚持待在北京。我们三个都是打小广告的。就是在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子上印上一个电话,如果你需要假毕业证、驾驶证、记者证、停车证、身份证、结婚证、护照以及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证件,找打这个电话,洪三万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万那里拿墨水,经过中关村大街,看见一群鸽子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在欢快的人和鸽子群里看见一个人冰锅冷灶地坐着,缩着脑袋,脖子几乎完全缩进了大衣领子里,我走到他面前,说:“一袋鸽粮。”
他叫林慧聪。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比我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结束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连专科也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栽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对半都没考到。
父亲问他:“怎么说?”
他说:“我去北京。”
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为出了人命,吓得当夜扒火车来了北京。他是个养殖员,因为跟别人斗鸡斗红了眼,顺手把刀子拔出来了。来了就没回去,偶尔寄点钱回去,让家里人都以为他发大了。林慧聪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没有想象中那样西装革履地来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还随意,衣服上有星星点点点可疑的灰白点子,林慧聪出溜两下鼻子,问:“还是鸡屎?”
“不,鸽屎!”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细心地擦掉老头衫上的一粒鸽子屎,“这玩意儿干净!”林家老二在北京干过不少杂活,发现还是老本行最可靠,由养鸡变成了养鸽子的。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弄到了放广场鸽的差事。他负责养鸽子,定时定点往北京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供市民和游客赏玩。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他给他两笼,别的不管,他只拿鸽粮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归慧聪。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
“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那房子说凑合是抬举它了,暖气不行,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同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目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
“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大部分时候你也搞不清他们究竟在说哪个地方。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么冬天。
完全是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梦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慧聪很想和我们一起住,但他无论如何舍不得用鸽子做见面礼,他情愿送我们一只老母鸡。他还是来了。
天气预报,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二锅头和鸭脖子,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上落下来。我们喝到十二点,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夜空看上去极度的忧伤和沉郁,然后我们就睡了,醒来已经上午十点,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对他们三个喊:
“快,快,大雪封门!”
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鸽子在院子里和屋顶上翻飞,这样的天,麻雀和鸽子都该待在窝里哪也不去的。这群鸽子不,一刻也不闲着,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挠的地方都挠,就是它们把我们的房门抓得嗤嗤啦啦直响。但看见两只鸽子歪着脑袋靠在窝边,大雪盖住了木盒子。行健说,这两只鸽子归他,晚上的酒菜也归他。我们要庆祝一下北京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收音机里就这么说的,这一夜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下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节编自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的主人公是林慧聪。他勤劳、质朴、坚强,即使卖鸽粮也要在北京奋斗下去;也浪漫、执着,即使苦寒仍然希望大雪封门看看雪的样子。
B.小说开头以宝来被打傻的情节奠定全文沉重的基调,全文展现从乡村来到北京的底层人物的命运,表现作者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人文情怀。
C.小说中的“鸽子”有象征意味,它们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象征着人物短暂的快乐,在大雪降临时的死亡象征着悲剧的必然性。
D.小说主要叙述方式是顺叙,也用了插叙的手法,例如交代林慧聪来北京的原因等,插叙使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手法富有变化。
E.小说在阴暗寒冷的基调中不乏景色,如“我们”接纳寒冷环境中的林慧聪同住,大雪中林慧聪充满激情地赤脚踩雪等,这些情节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小说中写到“我”这个人物,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列对文言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岁在癸丑”。
B.“丝竹管弦”都是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
C.“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B. 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四、聚会时天气清朗。
C. 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不应当做些实事,宜空谈玄理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释】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2)《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达了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3)《短歌行》中借《诗经》里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语句“ , ”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 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
②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③“蹭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④ 农妇邱玉春正准备走进猪舍喂食,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沸反盈天,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嗷嗷”的吼叫声。?
⑤ 在中国达人秀半决赛上,无臂钢琴师刘伟自弹自唱的一首《爱的代价》让全场一片感动,许多观众甚至泪湿司马青衫。
⑥ 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
A. 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 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 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B. 5G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毕竟,通信技术的发展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人们更加智能、便携地生活。
C.作家贾平凹多年从事文学创作而笔耕不辍,其最新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叙事,用 解读《山海经》的形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
D.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 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伤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在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         ,买方则是富人。②         ?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
21. 下表是某市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用三个短语概括该市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每个短语不超过8个字。(5分)
 项目
结果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百分比
2小时
以上
2小时
以下
8小时
以上
8小时
以下
1小时
以上
1小时
以下
84%
16%
27%
73%
21%
79%
普遍存在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请以《想起你时很温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2019届期中检测答案
1.C偷换主语,原文是“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2.A“所以只能作为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救荒”错,原文是“应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
3.B“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错,原文是“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错,原文是“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未说它符合医学。
4.B
5.①作品能契合了时代的情绪:当时人们彷徨和失望的情绪。(2分)
②海明威作品的成功,促进了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影响的扩大。(1分)
①战胜身体的痛苦方面:14岁与职业拳手的战斗;一战身中230多块弹片弹头;两次飞机失事(文中有的,写出任何一个战胜身体痛苦方面的事例均1分)②精神方面的(或文学方面)“硬汉精神”:在母亲的警告中选择搬出家里从事写作(或:写文学方面,则写他笔下的“硬汉”众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或在文学生涯中妻儿离开)③抗击法西斯方面:参加海军打算与德舰同归于尽(或当战地记者采访中国抗日战争)(每点2分)
7.AC
8.①情节方面:通过 “我”的所见所闻串起情节,展现众多人物命运;②人物方面:“我”也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我”的生活情态和心理活动更丰富地展现底层人物的多样情态;③主题方面:通过“我”关注林慧聪的生活和理想来展现底层人物的善良和期望,表达作者人性关怀的主题。(答出任意两点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①为全文营造一种阴冷的氛围,“雪”是寒冷的象征,揭示人物生存环境的苦冷;②表现人物不屈的浪漫理想情怀。在林慧聪眼中,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是支持他在北京打拼的精神支撑;③反衬现实生活的沉重,用雪的洁白美好和浪漫衬托底层人物艰辛的生存现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读者关注底层人物。(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0.C
11.D文人文化
12. D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13. (1)等到他们已经对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产生了。
(2)所以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情趣是一样的。
14.CD。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15.①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惊”字(2分)②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2分)③表达了诗人因流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团聚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2分)
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儿无法航行,回家的航程被延迟。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第四联中上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下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16.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7.B ①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②“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③指时间没过多久④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使用对象不对。⑤D司马青衫:同病相怜,形容因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形容极度悲伤。⑥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18.A.B句式杂糅。“目的是……”和“是为了……”两种句式杂糅。C项“多年从事文学创作而笔耕不辍”重复赘余。D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
19.B
20.①卖方一定是穷人 ②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无用的另一个肾卖掉 ③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解析:语段围绕“器官交易”展开,由后文“买方则是富人”可知,第①空应填入“卖方为穷人”意思的句子。第②空及下一句是对前文的解释,强调富人不会卖肾,穷人买不起高价的肾,而后文谈的是穷人,那么第②空自然应填富人。结合标点及下句的句式,可知第②空应使用反问句式。第③空是总结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前文谈的是器官交易的弊端,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入“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又因为要与前文的关联词“即使”搭配,所以须在句首加上“也”字。
21.课业负担过重  睡眠时间不足  体育锻炼不够(答对一个1分、两个3分、三个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