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阿县一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阿县一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08 20: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
2=6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
采取公元纪年
2.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右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5.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A.实行土地改
B.
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三大改造
D.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6.“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和商业
④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内容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义勇军进行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创建于清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
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11.歌词“长鞭呀,那个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
B.人民公社成立之时
C.“一五”计划完成之时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时
12.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右面的壁画出现在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3.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是
14.下列事迹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有
①“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
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
③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一五计划”“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大跃进”“四人帮”“大庆油田”等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7.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了伙”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9.下列内容属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的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道路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23.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24.右下图所示: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工作的重心
2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依据下列图片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7.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是因为他提出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不包括:
A.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B.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要重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者采取的不同类型分别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土地改革
30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40分)
一、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下列春联体现了不同时期党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1、根据对联回答四个春联反应的农村政策变化的名称是什么?(4分)选择任两个事件回答经济政策所起的作用。(4分)
32、春联四采取的措施得益于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起点是什么 (4分)
33、综合四副春联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在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分)
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34、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4分)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邓小平”?(4分)
材料四: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春天的故事》
37、歌词中的
画了一个“圈”喻指什么?有何特点?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有何影响?(8分)
材料五:30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请完成下表。(6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广州、上海、青岛等城市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8、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通过以上材料及对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初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选择题:1—5
ACACD
6---10
CBDCB
11---15
DBCAB
16—20
DCDAB
21---25
CCACA
26---30
DADAD
非选择题:
一、31、①春联一:土地改革
春联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春联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春联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作用:土地改革的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32、①政策:改革开放
②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33、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二、34、①标志:新中国成立
②理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5、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6、①建设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评价: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7、①圈喻指:深圳等经济特区
②“诗篇”
喻指邓小平南巡讲话
③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8、①深圳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浦东
认识: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春联一: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春联二: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三: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春联四: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