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声声慢1、理解和把握“意象”的定义。
2、分析诗歌《声声慢》中的意象。
3、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 由刘欢歌曲《声声慢》导入,让学生对本词有整体感受。进入本词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李清照笔下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在讲解本词中出现的意象时,可以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诗词,或者补充李清照其它相关词作,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最后总结时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人看来,所具有的特征或所含有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北宋“遗妇”,她遭受了国破;作为妻子,她经历了家亡。这些经历会给她带来什么影响呢?她笔下的意象又会有怎样的特殊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声慢》中的意象。意象(1)物象: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象:指的是融入了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既可以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如“荷花”),又可以是文学创作者想象出来的(如“丁香般的女子”)。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本首词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又有哪些特征呢?
明确:
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1、酒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醉花阴》提问:
为何易安居士笔下的“酒”是“淡酒”?
明确:
这和词人的心境有关。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结论:李清照的这杯“淡酒”是“愁”的象征。2、风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提问:
为何易安居士要用“急”来修饰“风”呢?
分析:
同样的“风”在不同诗人或词人眼里是不尽相同。既有“疾风知劲草”,又有“秋风秋雨愁煞人”。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4、黄花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
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皎然: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黄花憔悴损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5、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6、细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的象征。总结 易安居士经历了北宋灭亡,丈夫去世等痛苦,此时独居南隅,看到“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具有南方气息的意象,不免感伤。这些意象共同塑造了一份凄凉感伤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无限的“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提问:简要赏析这首诗歌中的梧桐所具有的特征。分析:
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故里,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的象征符号。梧桐具有高尚的君子品格,故古人常在其上寄托精神、情志,梧桐成为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
明确:
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诗人或词人主观情感的依托。同样的意象在不同人的眼中,所具有的特征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熟悉这些意象,这样诗歌鉴赏就会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