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雷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雷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8 22: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把握戏剧冲突、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课首先由《雷雨》的视频导入,进而介绍作者曹禺,接下来进入课文讲解:观看课文视频片段,理解戏剧三要素,了解课文内容梗概,归纳概括本文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找出周朴园、鲁侍萍、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概括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即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概括本课的主题思想。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寻找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语句,让学生尝试自己说出观点。最后总结时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本课引入了一个视频,可使课堂更为生动,克服了语文课堂枯燥的缺点。走近作者,认识曹禺。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认识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戏剧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从哪几个角度去揭露周朴园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两个)
1、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家庭内部冲突)
无意中的谈话,暗中进行,较为平缓。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2、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阶级斗争冲突)
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尖锐矛盾,根本冲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直截了当,针锋相对的较量。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傲慢、冷漠,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人物探究认识周朴园鲁侍萍形象 鲁侍萍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长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不得不屈服于命运 鲁侍萍是个 、 、 、 、 而又 的下层劳动人民。认识鲁侍萍鲁大海形象下面的言行是谁的形象?
揭露了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与周朴园的打手们对打。 表现鲁大海怎样的精神品质?
表现鲁大海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认识鲁大海分组讨论,课文中人物关系及主要矛盾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夫妻、劳资矛盾冲突夫妻相见怨恨多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子、劳资矛盾冲突父子相见起纷争鲁侍萍与周萍
母子、劳资矛盾冲突母子相见陌路人鲁大海与周萍兄弟、劳资矛盾冲突兄弟相见冤仇深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自私阴险
凶狠残忍
老奸巨滑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耍弄手腕
利用恶棍
复工成功认识深刻
立场坚定
缺乏经验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行径,带领工人罢工,与恶棍对打影响很大
力量不小
罢工失败品一词,解读周朴园的“怀念” 品味语言,评析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由 , 的情态变化。
设问: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对话中,哪个单音节词出现的频率最多( ),一共有多少个( ),在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 )。怀念到惊慌直至冷酷哦10个6次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纪念---虚伪凶相毕露
软硬兼施
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析句式,探究周朴园的“惊慌” 设问:课文从“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 ) 疑问句比较鉴赏 ,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怎么就用不着?) (将短问句改长)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什么?)(将长问句改短)
(课文P82页三个疑问句连用改简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 和 心情。)
通过揣摩解读周朴园问话,表现了周朴园的“ ”。 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
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惊恐急迫冷酷无情一、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二、从标点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揣摩人物潜台词方法揣摩人物潜台词,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情感变化历程。周朴园对鲁侍萍情感变化历程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感到意外,疑惑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恼怒,害怕1、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怀念——惊慌——冷酷
2、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
“周朴园可是你——”思考两个问题用“雷雨”做题目的巧妙1、呈现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2、用自然环境衬托社会环境,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3、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雷雨》的深刻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根据课文内容,学习鉴赏、探究戏剧,同时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随笔。要求语言优美、恰当,有深度。拓展延伸,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