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3.1.2 图形的平移课件(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3.1.2 图形的平移课件(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9 07:35:1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play










(

)

3.1.2
图形的平移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0,0)
(5,4)
(3,0)
(5,1)
(5,-1)
(3,0)
(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将“鱼”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你发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将“鱼”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你发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x+5,y)
(5,0)
(10,4)
(8,0)
(10,1)
(10,-1)
(8,0)
(9,-2)
(5,0)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将“鱼”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你发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x-2,y)
(-2,0)
(3,4)
(1,0)
(3,1)
(3,-1)
(1,0)
(2,-2)
(-2,0)
1、原图形被向左(向右)平移ImI个单位:
(x
,
y)
(x+m
,
y)
m>0时,
向右平移ImI个单位
m<0
时,
向左平移ImI个单位
归纳:
2原图形被向左(向右)平移ImI个单位: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将“鱼”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你发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x,y-3)
(0,-3)
(5,1)
(3,-3)
(5,-2)
(5,-4)
(3,-3)
(4,-5)
(0,-3)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1
2
3
4
9
10
5
y
x
将“鱼”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你发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x,y+2)
(0,2)
(5,6)
(3,2)
(5,3)
(5,1)
(3,2)
(4,0)
(0,2)
1、原图形被向左(向右)平移ImI个单位:
(x
,
y)
(x
,
y+m)
m>0时,
向上平移ImI个单位
m<0
时,
向下平移ImI个单位
归纳:
2原图形被向上(向下)平移ImI个单位:
平移小结: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
平移
a个
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a个单位时,图形
平移a个单位.
向右(向左)
向上(向下)
思考: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x,y)——(x-1
,
y+4)
(图形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
随堂练习:
1、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3),B(3,0),C(0,-3),D(3,0).
(1)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写出四边形A1B1C1D1各顶点的坐标;
(2)将四边形A1B1C1D1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写出四边形A2B2C2D2各顶点的坐标.
A1(6,3),B1(3,0),C1(6-3),D1(9,0
);
A2(6,9),B2(3,6),C2(6,3),D2(9,6
);
随堂练习:
2、(1)将第1题中的四边形A2B2C2D2
各顶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减4,得到四边形A3B3C3D3,它与四边形A2B2C2D2相比有什么变化?
(2)将四边形A3B3C3D3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减4,得到四边形A4B4C4D4,它与四边形A3B3C3D3相比有什么变化?
形状、大小相同,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向左平移了4个单位长度;
形状、大小相同,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向下平移了4个单位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A组: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
N的坐标是
.
B组: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
.
达标检测
提升自我
(-1,1)
-10
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3.2
第1题;
第2题
拓展题:
习题3.2
第3题
.课题:3.1.2图形的平移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思想.
2.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培养探索能力.
3.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对问题的观察、思考、交流、类比、归纳、动手操作等过程,发展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并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关系.
难点:坐标变化和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坐标纸、直尺、不同色彩的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链接: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有摇拽的海草、
绚丽的珊瑚、自由自在的鱼群…过了一会儿,一条小鱼游出了海底,在海水中来回游动,时而又翻翻身…
师:这是一条调皮的红色小鱼.大家想不想成为动画制作人,亲自创造出这样可爱的小鱼呢?我们就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制作出变化的“鱼”.(板书课题:3.1.2图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的海底世界为画面情境,伴以富有诗意的文字解说,引起学生的兴趣.知道自己将要创作“调皮的小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展示探究一):请拿出准备好的坐标纸,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出以下各点:(0,0)、(5,4)、(3,0)、(5,1)、(5,-1)、(3,0)、(4,-2)、(0,0).
用红笔将以上各点顺次连接,你觉得所得图形像什么?
(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整个图形像条鱼.教师播放本页课件.)
(课件展示探究二):将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蓝色线段依次连接起来,这样又得到另一条“鱼”,与原来的“鱼”相比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变化?
原坐标(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横坐标(x+3,y)
学生根据提示写出变化后的坐标,然后再画图.
小组互相对照交流后,得出结论:“小鱼”形状没变,只是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教师用课件演示作图过程,验证了学生的答案.
想一想: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小结:纵坐标不变时,横坐标加上一个正数,图形就向右平移,加几就平移几个单位长度;若加上一个负数就看成减去一个正数,向左平移.
处理方式:学生顺次连接各点,观察图形.教师提醒:“顺次”,描一个点连一条线.同时走到学生中间对个别不会描点不会连线的同学指导,为他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第一次的作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表格的给出,过程的演示给学生一个模板的作用,使学生知道作图的步骤.
(课件展示探究三):如果将图中的“鱼”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那么平移前后的两条“鱼”中,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将“鱼”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
原坐标(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横坐标(x,y+3)
学生根据提示写出变化后的坐标,然后再画图.小组互相对照交流后,得出结论:“小鱼”形状没变,只是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想一想:如果将原来的“鱼”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作图过程,验证学生的答案.)
小结:横坐标不变时,纵坐标加上一个正数,图形就向上平移,加上一个负数就向下平移.如果横坐标和纵坐标都加上一个数,那就先横向平移再纵向平移.
做一做:当顶点坐标分别做下列变化时,猜一猜每条“小鱼”和原来的“小鱼”相比会有怎样变化?具体做一做验证一下.
①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
③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④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2;
⑤横坐标分别加2,纵坐标分别加3.
投影展示:
(1)生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时,小鱼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
(2)生2: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时,“小鱼”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
(3)生3: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时,“小鱼”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4)生4: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2时,“小鱼”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
(5)生5:横坐标分别加2,纵坐标分别加3时,“小鱼”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又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平移总结: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图形向右(向左)平移
a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图形向上(向下)平移a个单位.
处理方式:让学生自己作图、体验、感受图形的平移.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让他们展示.教师也参与在小组的探讨之中,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听他们是怎样说的.适时的指导一下,并收集平时比较内敛缺乏自信的几个学生的作品准备展览,给他们以鼓励.
设计意图:把整个探索过程交给小组去做,教师只作为一个协助者,让学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结论,了解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学习和解决数学的能力.分工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物投影,展示风采,给学生以自信.
练习巩固,深化提高
1.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3),B(3,0),C(0,-3),D(3,0).
(1)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写出四边形A1B1C1D1各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A1(6,3),B1(3,0),C1(6-3),D1(9,0
);)
(2)将四边形A1B1C1D1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写出四边形A2B2C2D2各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A2(6,9),B2(3,6),C2(6,3),D2(9,6
);)
2.如图“蓝色鱼”是“红色鱼”怎样变化得到的?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蓝色鱼”是“红色鱼”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横坐标比原来对应顶点的横坐标大3,纵坐标比原来小2.)
处理方式:学生分组讨论,点的坐标变化引起了图形的变化,反过来,图形变化也会使点的坐标随之变化.最后组长找个发言人阐述.
设计意图:利用逆向思维得出当图形改变时点的坐标改变的规律,进一步感受点的坐标变化和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
四、小结反思,发展潜能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可以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a>0)个单位,图形向右(向左)平移a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a>0)个单位,图形向上(向下)平移a个单位.
处理方式: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不完整的接着让学生补充.最后老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本节课知识的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增添了趣味性.
五、
分层检测,当堂达标
A组: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0),(1,2),(2,1),(1,1),并用线段依此连接起来.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上2,所得图与原图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分别加2,纵坐标分别加-3呢?
B组:2.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
N的坐标是
(
)
.
3.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
(
)
.(参考答案:1、略2、(-1,1);3、-10;)
处理方式:待学生完成后统一反馈、矫正、评价.
设计意图:A类题是基础题,B类题是本节课知识的应用,要提示学生按步骤分析坐标变化.通过检测反应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后促学
1.A组:课本习题3.2
第1题.
B组:课本习题3.2
第3题.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分层作业.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
5.3
变化的“鱼”(1)
1.平移
2.平移规律
例1
(学生板书)
投影区
图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