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09 09: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宋代城镇的规模、特点、著名城市(大都市开封、杭州和区域中心城市苏州、武昌)
以及《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2、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体育和传统节日.
3、明白两宋时我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自主学习
(一)商业都市——繁荣发达
1、原因:
的发展和
的日趋活跃。
2、繁荣发达的城镇
(1)百万人口大都市——北宋都城
、南宋都城
(2)地方城市——
(今江苏苏州)、
(今湖北武昌)。
(3)元朝城市:


都是著名的商业大都市。
3、城市的变化:
(1)空间的变化:
(市)与
(坊)不再截然分离隔绝,市坊杂居。
(2)时间的变化:商店的营业时间大大延长,不仅有

,还有拂晓前点灯交易的
,可谓全天候营业。宋代以前长期实行的“夜禁”制度被取消。
(3)城市风貌:形象地展现了北宋都城________的城市风貌的艺术长卷为宋代画家
的名画《_________________》。
(二)多彩的市民生活
1、衣食住行——花样繁多




普通大众
富贵人家
北方
南方
城市
农村
百姓
官宦
食物(主食肉类)
房屋
服饰趋向

饮料
家具:
2、文娱生活——丰富多彩
(1)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趋势。
(2)娱乐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娱乐场所: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等娱乐活动。
(3)市民喜爱的竞技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民间的传统节日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热闹欢快。
(三)宋词与元曲
1、(1)宋词:
①词兴起于唐代,由五、七言诗演变而来,
朝成就最高。
②北宋中期,一些词人在与民间乐工、歌女的交往中受到启发,扩展了词的内容,完善了词的形式,形成宋词的格调与风貌。
(2)代表人物:
①北宋的词人
创作出意境豪放、气象恢弘的名篇,提高了词的意境。其后著名的词人还有


等。
②南宋词坛大家首推
,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豪放清雄的词风。
(3)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名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唐代2人,宋代6人),而在宋代的6人中,苏家占有三席(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属于师生关系。
2、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元代文艺以杂剧最为光彩夺目。产生之初以
为中心,后又扩展至南方,成为全国性的剧种。最负盛名的是
,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二、课堂检测
1、宋代城市中有“鬼市”,它营业的时间是在(

A.凌晨
B.上午
C.中午
D.黄昏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景象是下列哪个城市的(

A.
苏州
B.杭州
C.洛阳
D.开封
3、宋代北方人肉食多以下列哪种为主(

A.猪肉
B.羊肉
C.牛肉
D.鱼肉
4、宋代没有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A.自行车
B.轿子
C.马车
D.独轮车
5、“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谚语描绘了宋代时下列哪个方面的情况(

A.宗教活动
B.娱乐活动
C.饮食活动
D.居住状况
6、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C.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D.许多读书人争相阅读《红楼梦》
7、邓小平参观展览时,指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可能是(

A.《送子天王图》
B.《耕获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8、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2)此画的内容是什么?
(3)此画的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