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重力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 重力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5-09 22: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
重力
教案
课题
重力
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
执教者
解读理念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读学生
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日常生活常见的重力现象,可能没有关注,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激起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更强烈的求知欲。
解读教材
内容标准
本课时主要落实课标“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
演示日常生活中重力现象
1、手中的粉笔,离开手后垂直下落;联想瀑布、蹦极等现象。
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环节一
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
学生阅读课本中“重力的概念”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生认识概念,知道原因
环节二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观看教师实验,认真记录数据,讨论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明白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9.8牛/千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环节三
重力的方向
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让学生观察;指导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观察重垂线实验;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在引导下,归纳得出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能运用重垂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节四
重心
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概念,并能找出物体的重心。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其中g=9.8N/kg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