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9 13: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春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期中考语文试卷
提示:1、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 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爬起床。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摘自《百科新说》2011年第5期)
1.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早上起床人体按生物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是(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2.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用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多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生物钟。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要想让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相符,每天都要校准。
B.如果每天睡到自然醒,人们每天比前一天晚起一会儿。
C.只要每天定时起床,我们就能控制生物钟。
D.想要起床不那么痛苦,最好不要放纵自己,尽量每天按时起床。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顾问,完成4--7题。(19分)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女子其家。举康熙二年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政负课数万,系狱,启圣牒大府,悉为代偿。寻以擅开海禁,被劾夺官。
十三年,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陷温州傍近及台、处诸属县。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师进讨,启圣与子仪①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十四年,以王荐,超擢温处道佥事。
先是,精忠以书招郑锦②,锦至复拒之,将士多为内应,锦遂取泉、漳二府,据厦门。启圣又使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十月,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锦。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简其部卒,得死士三千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锦遁归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③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方郑锦屡入寇,徙滨海居民入内地,民多荡析。复捐赀赎归难民二万余人,并请开海界、复民业,听降卒垦荒,民困渐苏。及锦死,子克爽仍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克爽乃遣使书,愿称臣入贡,不薙发④登岸。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二十二年六月,琅进攻台湾,取澎湖。启圣驻厦门督馈运,以大舟载金、缯、货、米至军,大赉降卒,遣之归,台民果携贰。复设间使克爽与国轩互相猜,众莫为用。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
注 ①仪:姚启圣的儿子姚仪。②郑锦:郑经,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长子。③糜:花费。④薙发:清初,政府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留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政负课数万       课:赋税
B.以金帛间其党与
间:
夹杂
C.子克爽仍其爵
仍:沿袭
D.大赉降卒,遣之归
赉:赏赐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B.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C.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D.琅遂定台湾/克爽国轩等皆降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姚启圣少时任侠,在通州游历时被当地土豪侮辱,即请求参军。担任通州知州时,抓捕了那位土豪并将他杖杀,报仇后就弃官回乡了。B.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决定和郑经的反清部队会合。姚启圣能言善辩,劝降成功,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C.姚启圣和儿子姚仪屡建战功,还自己出资五万白金赡军购马,准备盔甲弓箭。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其多次立下战功,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D.姚启圣关心百姓,体恤民情,曾帮助被士兵抢掠的女子回家,还曾自己捐资赎回两万多难民,并请求朝廷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启圣与子仪募健儿数百诣军,以策干王。
译文: 
(2)启圣以闻,上不许,趣水师提督施琅进征。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 小雅 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B.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9.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按要求填写下面的句子(每空1分,共10分)
(1)
李白的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5)《咏怀古迹》(其三)中写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死后埋葬在异域他乡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回答下列各题。(23分)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心如止水。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聂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拉拉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那队伍寂静而行,竟不闻半点泣声!

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该去了。聂政抹一把脸,左手将腰间的短剑一捏,凛凛地出了酒肆。
次日黄昏。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韩王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的。他不动声色转身就走。聂政手里瞬时已抽出了短剑,脚步也迅疾跃起。哪料韩王早有防备,卫士水般围拢过来!聂政趁势翻墙而逃!
在父亲坟前,聂政跪了整整一夜。现在,他需要藏匿了。他已成为被捉拿的要犯。
三年后的一天,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韩国的街市上。那身影正踽踽前行,面前忽地就多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那人浑身悄然一震!
“你,像极了一个人。”女人盯了他道。“谁 ”那人的声音嘶哑、冷漠。“我的丈夫。我足足三年没见到他了。你浑身上下,有一个地方非常像他。
哪儿 ”
“牙齿。”
那人仰天大笑:“你这女人,莫不是疯了 ”说完,直直地走了。
眼角,却兀自有了泪。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一天,韩国都城城楼下,蓦地就多了一个盘膝而坐的黑面男子。面前横摆一张满身断纹的古琴。此人在那古琴上抚出第一个音符时,众人便止了手头活儿,齐齐地扭头来瞧。再听,愈加不同凡响了,时而清虚淡远,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冰泉凝咽,时而深沉凝重。人愈来愈多,静静围拢过来。路侧,立了数匹骡马,竟高昂其首,寂然无声。
不久,琴音把韩王的属下给吸引来了。
国君韩哀侯的寿诞到了,宴上需要这么一位抚琴高手。
再打量那弹琴者,实在太丑陋了。脸似锅底,发如乱麻。张嘴一笑,那里面竟一颗牙也寻不见。一开口,嗓音竟像破锣一般怪异。
众人皆感叹,奇人自有异象啊!就这样进了宫。
韩王寿诞宴上,男子施了浑身解数奏琴,把韩王及周围卫士听得如痴如醉。琴音突然陡地一转,瞬时激昂起来。众人闭目去听,竟在那里面听出了战马嘶嘶,铁蹄铮铮,兵车喋喋。琴音愈来愈急,似乎是两军对垒,厮杀开来。众人心旌慌乱,却又欲罢不能。
猛地一下,琴音戛然而止,随之一声惊呼!
细瞧,韩王胸前竟早就被刺入一剑!
韩王双手抓着剑柄,拼着最后气力问:“你是谁 为何要杀我 ”
男子哈哈大笑:“我是谁,已不重要了。如果说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道!”
男子说罢,抽出韩王腹中之剑,往脖子上只一横,鲜血四下迸溅开来!次日,男子尸体和那柄剑一起被挂在了城楼上。旁边有一白纸,上书“知此人者,赏金千两”。
数日后,有一老妇跌跌撞撞而来,立住,号啕大哭:“儿啊!虽说你变得面目全非,但我只需看这剑一眼,就知道是你。你,终是为你爹报仇啦!”
说罢,取剑过来,笑道:“没想到,咱一家两口,都死于这柄剑上。”旁边有人待要阻拦,那剑已直直地刺入老妇胸膛了!
很远很远处,静静地,站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女人默默地弯了腰,悄悄道:“孩子,你不是想知道你爹的模样吗 瞧,挂在上面的那个就是。三年前,咱娘俩见到的那个人也是他啊!而且,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你爹的名字,叫聂政。”
为什么爹要那样做 ”
“当年,暴君要你爷爷为他铸剑,你爷爷铸成后怕他滥杀无辜,并没交给他。他把你爷爷杀死了。”女人已是泪眼蒙眬!
“那,我该找谁报仇 ”男孩抬了头问。
女人缓缓地直起身子。女人无法回答。
据说,聂政抚过的那张古琴,后来为一方士所得,遂创作了千古名曲——《广陵散》。
11.对这篇小小说的评价,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处“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一句,是说已到了金风送爽的季节,秋风给人世带来了美丽而绚烂的景致。
B.第一段写“稀稀拉拉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竟不闻半点泣声”,说明了暴君统治的严酷。老百姓已习惯于悲痛中生活,欲哭亦无泪。
C.“凛凛地出了酒肆”“踽踽前行”“直直地走了”这些叠音词描写的都是聂政改装易容之后为掩饰真相而有意为之的动作。
D.小说前半部分写聂政与女人对话,仰天大笑后,“眼角,却兀自有了泪”,极精炼的一笔,却揭示了聂政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末尾处,孩子说:“那,我该找谁报仇 ”说明复仇的火焰已在又一代人的心中点燃,肆虐的暴君必然会遇到强烈的反抗。
12.作为篇幅短小的小小说,作者为什么要用笔墨描写那些风景?(6分)
13.小说中两次写到聂政抚琴,简析这两处描写对于情节构思和人物刻画的作用。(6分)
14.小说中聂政说:“如果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道!”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其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倾情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地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傅博指导的新一届国家队在东亚四强赛上的表现可圈可点,给已经失望的中国人带来了些许的安慰。
C.从老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终于知道了两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怀、爱护自己的竟然是食堂的李师傅。
D.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种现象既损害了公民的权益,又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B.近年来,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
C.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D.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
离不开酒。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但是
从而
B

如果

固然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在中国,龙是用来装饰或耍玩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一般乡下人看来,龙总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物。
①龙高贵,象征的是权势,是威严,是唯我独尊的神气
②有些富翁也往往挂幅龙图,在烟雾中露出一个龙头或龙脚
③玩龙灯,几乎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随处可见
④所以皇帝的一切都要冠上“龙”字,连皇帝的脸孔也要叫龙颜
⑤这是那些没文化的一般粗人们所绝对不能欣赏的
⑥但我总觉得龙似乎象征着一种决然不同的东西
A.①④②⑤③⑥
B.③①④⑤⑥②
C.①⑥⑤④②③
D.③⑥①④②⑤
19.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画面内容(不超70字)(3分)
答:
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3分)
答: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
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
2017春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1.
C
(第五段“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所以“控制”错。)
2.
B
(原文第三段是说“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
3.
C
(“只要……就……”错)
4.答案 B
解析 间
离间
5.答案 A
解析 根据选项可知,文段有五处需要断开,且第一、三、四处断句在四个选项中均相同,所以只需对剩余的两处进行判断即可。其中,第二处主要是要辨明“启圣”是作上句的宾语还是作下句的主语。由语境可知,施琅平定台湾,克爽、国轩等应是向朝廷投降,而不是向启圣投降,而且“启圣”应该作下句“还福州”的主语,语意才顺畅。第五处的意思是“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卒”的主语应该承前句是“启圣”,而不是“背”,“背”应该是毒疮“发作”的位置。因此答案为A。
6.答案 B
解析 “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不正确,原文是说“他在投降的士兵中选拔出三千人,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兵”。
7.答案 
(1)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
(2)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
8.
(5分)
B
C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应该有些复杂,苦笑。(对一个2分,全对5分)
9.
(6分)①希望终老田园:怎不怀归的心情和此生只应与田园相伴到老的感慨。②
心念国事:官府文书到了,半夜三更奔赴邓州幕府;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官有程”,与“只合田间老”的矛盾(“怎不怀归”与“官有程”的矛盾)(6分,每点2
分)
10、
(1)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1.D
E
12.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凄凉沉寂抑郁之感,衬托出聂政内心的愤恨,也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13.①聂政第一次抚琴就不同凡响,为他创造了人宫的机会。②第二次抚琴迷住了韩王宫中的君臣与卫士,为行刺韩王创造了机会,也表达了聂政复仇的强烈愿望。③
抚琴的描写为这篇以古代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平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也与小说的篇名《广陵散》相呼应。
(答对两点即可)
14.替父报仇,天经地义,但这只是私仇,是小仇,当国家、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当暴君残虐、外寇入侵时,我们要进行的应该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聂政报仇由替父到替天,不仅是他思想上的变化,也是小说主题的升华,艺术魅力徒增。
15答案 C
解析 C项闲言碎语:①与正事无关的话;②没有根据的话,闲话。含贬义,感彩错误。A项浓墨重彩:绘画或描述着墨多。B项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D项不翼而飞:①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16.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应为“发现、识别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B项搭配不当,“现象”不能“加重”。C项成分残缺,“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
17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对词语的搭配产语境的掌握。第一处,前面说“无论……”,后面与之搭配的应是“都……”,排除AC两项;第二处,后面说“那么……”,前面应使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构成“如果……那么……”的假设复句;排除D项。第三处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第四处要使用表转折的关联词,因为后面说了“打败……”。第五处,前面说“不仅……”,后面应使用“而且”,与前面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最后一处是对前面的总结。
18答案 D
解析 ③衔接首句“耍玩”,⑥承启过渡,①④为皇帝方面,②为富翁方面,⑤与后文衔接紧密。所以答案应为D项。
19.参考示例:
(1)漫画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
⑵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
【解析】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
20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是一则时事新闻,题目要求发表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有两个角度:1.司机和售票员的忍让态度,你持何态度?2.
对外国乘客的无理取闹,你有什么感想?
两个角度可以归结到一个话题“忍让”,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一)
反对忍让
1.
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
2.
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二)赞成忍让
1.
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
2.
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
3.
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译文
姚启圣,字熙止,是浙江会稽人。他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自我欣赏。明代末年为诸生。顺治初年,朝廷的军队平定江南后,他游历到通州,被当地土豪欺侮,于是到军前请求参军,为国效力。朝廷下发文书让他担任通州知州,他就抓捕那位土豪并用杖打死了他,然后弃官回乡。在野外行走时,遇到两个士兵抢掠女子,他故意装作和他们好好说话,(乘其不备)夺下他们的刀把两个士兵都杀了,并把女子送回她家。康熙二年,在八旗乡试中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官员因拖欠几万税款,被抓捕关押在监狱,姚启圣向上级官府呈上文书,替他全部偿还了。不久因为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削去官职。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部队进入浙江境内,攻陷了温州附近及台州、处州两地的众多下属县城。康熙皇帝命令康亲王杰书统领部队进军讨伐,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康熙十四年,因为康亲王的推荐,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佥事。
在此之前,耿精忠用书信招徕郑经(共同反清),(但等)郑经到达后,郑经又拒绝了他,耿精忠手下的将士多是郑经的内应,郑经于是占领了泉州、漳州二府,占据了厦门。姚启圣又让姚仪出征,姚仪在温州打败耿精忠的将领曾养性。这一年的十月,军队进入仙霞关,奔向福建,耿精忠投降。朝廷提拔姚启圣担任福建布政使,让他率领部队讨伐郑经。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从江西赣州进入福建长汀,谋划和郑经会合。姚启圣说服韩大任投降,选拔他手下的士兵,获得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并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军。康熙十六年,姚启圣跟从康亲王完全占领了漳州、泉州。郑经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姚启圣和他的儿子姚仪多次立下战功,供应部队,购买军马,准备盔甲弓箭,花费了五万白金,都是出自个人财产,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当时郑经多次入侵,迫使滨海居民迁徙到内地,很多百姓家人离散。姚启圣又捐资赎回难民两万多人,并请求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百姓的困苦生活渐渐缓解。等到郑经死后,郑经的儿子郑克爽沿袭他的爵位,称为延平王,凡事都由刘国轩等人决定。姚启圣命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门治理海疆,用很多钱财离间他的同党。郑克爽于是派遣使者送来书信,说愿意称臣入贡,但不剃发留辫,登上大陆。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进攻台湾,夺取了澎湖。姚启圣驻守厦门监督运送粮食,用大船装载钱币、丝绸、货物、稻米送到部队,大大赏赐投降的士兵,送他们回台湾,台湾百姓果然怀有二心。又设反间计让郑克爽和刘国轩互相猜疑,很多(优秀将领)都没有被任用。施琅于是平定了台湾,郑克爽、刘国轩等人都被迫投降。姚启圣回到福州,不久,(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