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练习课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练习课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9 12:44:56

文档简介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练习课
导学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2题
63-20=37-4=59-30=84-4=46-3=72-50=28-7=96-60=
分析: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先用个位上的数减去一位数,再与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减去整十数,再和一位数相加。
1.填一填。先算(9)减(6)。先算(70)减(40)。
答案:63-20=43
37-4=3359-30=29
84-4=8046-3=43
72-50=2228-7=21
96-60=36
知识点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
10-6=50-6=14-7=34-7=15-9=85-9=13-8=63-8=
分析: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减一位数,同时十位上的数必须减去1。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10和几十几,先用10去减一位数,再把结果与几十几相加。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54-8=56
54-8=46(2)78-9=79
78-9=69(3)41-7=34(4)34-7=41
34-7=27(5)63-4=23
63-4=59(6)80-6=76
80-6=74
答案:10-6=4
50-6=4414-7=7
34-7=2715-9=6
85-9=7613-8=5
63-8=55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1、3、4题。2.完成教材第72页第6、7、8、9、10题。3.完成教材第73页第11、12、13、14、1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提疑释疑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2.做教材第73页思考题。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试着用图表示条件和所求问题,通过画图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课时,我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了减法计算特别是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巩固了这几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6.3
连加、连减
练习课
导学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分析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题
3箱一共有多少袋牛奶?
分析:求3箱一共有多少袋牛奶,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列表解决。
1.同学们到街道拾塑料瓶。(1)如果每个同学都拾到7个,3个同学一共拾到多少个塑料瓶?答案:7+7+7=21(个)答:3个同学一共拾到了21个塑料瓶。(2)如果每个同学都拾到6个塑料袋,3个同学一共拾到多少个塑料袋?6+6+6=18(个)答:3个同学一共拾到18个塑料袋。
答案:方法一:20+20+20=60(袋)答:3箱一共有60袋牛奶。方法二:
知识点2:解决连减同数的问题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3题
3片
装一个吊扇,这些可以装几个吊扇?
分析: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用连减算式,但要减到剩余的数小于所减的数为止。
2.全班有42人,8人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答:可以分5组,还剩2人。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9页第2、4、5题。2.完成教材第80页第6、7、8、9、10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提疑释疑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不太懂的地方。
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以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本课是一节练习课,教学中根据课本中的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交流、设计,以知识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同桌、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潜能,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各种策略,再让学生自主评价每种策略的优点和缺点。我以鼓励为主并给予肯定,最后通过选择较优化的方法,确定最佳方案。教学的开放,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协作的氛围中运用知识,达到教学的创新。
教师点评和总结:6.3
有小括号的加、减法
练习课
导学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2.能正确掌握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4.提高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认识小括号及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4题
54-5+30=76-6-8=87-9-10=65-7-40=43-(3+27)=39-(9-5)=
分析:两步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含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算一算,比一比。8+4+7=198+(4+7)=1913-(6+3)=413-6+3=102.5+(2+3)=107+(14-9)=1240+20+8=6890-(16+4)=70
答案:54-5+30=7976-6-8=6287-9-10=6865-7-40=1843-(3+27)=1339-(9-5)=35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5页第5题。2.完成教材第76页第6、7、8、9、10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提疑释疑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将单一、枯燥的计算融入具体情境中,课堂轻松、活跃,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自主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学习到能够受益终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