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人教版8 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人教版8 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09 15:01:17

文档简介

8.1
数学广角——搭配(1)
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8.3
数学广角——搭配(3)
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是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的球队:
出示课件:
谈话: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几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顺序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新课讲授】
(1)通过学生动手画,体会有序思想。
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拿出国旗学具,同桌两人相互摆一摆,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种?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生无顺序地摆和有顺序地摆。提出让摆得有顺序的学生到电脑上演示。学生出现两种摆法。
引出:不管是用什么进行组合,在搭配的时候都要进行有顺序的搭配。那有序的搭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讨论。(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巩固加深:让学生把国旗学具再次有序的进行搭配。
(2)由实物抽象为图形,并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谈话:如果老师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4支球队。怎样把这些图形进行有序的搭配?
A
B
C
D
生有序回答图形搭配过程。
提问:怎样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讨论:用标数字、作记号、连线的方法……
再问: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的找到答案吗?指出:在连线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能遗漏。
学生汇报并演示连线过程,教师及时提出: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3+2+1=6)
启发思考:除了用图形来表示实物,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简洁的表示实物?
引导归纳: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更简洁明了。
(3)通过变化,体会搭配规律。
谈话:如果再增加一支球队,又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思考:自己不能和自己进行比赛,所以5支球队应该从4开始进行加起,那么物体的数量与一共搭配方法的种数有什么样的联系?
归纳:物体的数量减去1开始一直加到1等于一共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的规律。
例1:下面6个人,每2个人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让学生独立连线解决,并说一说这么做的理由和方法是什么。
例2:如果这6个人,每2个人要通一次电话,一共要打几次电话?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搭配,你找到搭配的规律了吗?同桌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搭配?你能用搭配的知识出一道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出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
搭配(3)
3+2+1=6(种)
1.连线法。
2.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事物。
教学反思:
我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教学活动,学生在连一连中感悟,连一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将符号和图形引入搭配中,充分发挥符号的作用,以简便的方式呈现搭配的种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搭配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渗透了人文关怀。
教学中的不足: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只做到练习了握手和打电话这两种情况,没有做到变式训练,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就不足。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提高教育机智,巧妙对待课堂中的各种学情。8.2
数学广角——搭配(2)
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 (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教学板书:
搭配(2)
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搭配这个知识学生比较熟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如何培养学生有顺序的搭配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力争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一是教学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学生连线法。在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遗漏。体会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