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四年级上花城版2牧歌课件(31张)1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四年级上花城版2牧歌课件(31张)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5-09 16: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牧歌主讲人:周露摔 跤 蒙古语称为“搏克”,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
二、学唱新曲 歌唱草原蓝天 、白云、绿草、雪白的羊群2、朗诵歌词,说出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长调特点:用蒙古语歌唱,节奏自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辽阔,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
短调特点:节拍比较固定。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民歌,如《独贵龙》、《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 整齐自由内容工整字少腔长农业地区(蒙)牧业地区(蒙)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嘎达梅林1.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是嘎达梅林
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2.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3.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
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4.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
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乐器火不思在明朝文人笔下,火不思有各种译写方法,诸如琥珀槌、胡博词、虎拨思儿之类。元、明时代的蒙古人,上至可汗大臣,下至普通武士,均能自弹火不思唱歌舞蹈。正统十四年,“也先每宰马设宴,必先奉上皇(明英宗)酒,自弹虎拨思儿,唱曲,命达区别子齐声合之。”火不思不仅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明代的中原地区也很盛行。不仅北人善弹火不思,内地汉族人民也对此喜闻乐见。 雅托克即蒙古筝。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三、听赏乐曲 赞美草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听后你们认为与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你们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小知识: 无伴奏合唱: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做无伴奏合唱。天空的云广阔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无边无际的草原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无伴奏合唱《牧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全世界人民一条心》,曾获得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金奖;《青春之歌》《为了和平》《红旗谱》《骆驼祥子》等电影的音乐;合唱《乌苏里船歌》《飞来的花瓣》等等。她还著书译作,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诗歌: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飘着雪白的云朵,
静静的河滩上是吃草的羊群,
羊群好像天上的白云,
伴着牧羊人的笛声,多么宁静安详。
欢乐的草原开满美丽的花朵,
火红的太阳下是奔跑的马群,
马群好像地上的鲜花,
伴着牧羊人的歌舞,多么热烈欢畅。总 结
内蒙古草原:
蒙古族人民:
蒙古族音乐:
辽阔 宽广勇敢、豪爽、粗犷曲调悠长、连绵起伏;
节奏舒展、宽广;
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整齐自由内容工整字少腔长农业地区(蒙)牧业地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