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 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 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0 06:56:28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现代诗二首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27 回延安 课 文 导 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吗?你们了解窑洞吗?今天,我们一起跟作者去了解窑洞,认识延安吧!课 文 导 入 课 文 导 入 课 文 导 入 课 文 导 入 作 者 简 介 贺敬之
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山东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鲁艺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背 景 简 介 延安,位于陕西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背 景 简 介 本课作者贺敬之曾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课 文 朗 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点我读一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品 析 课 文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会课文内容吧!基 础 知 识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这种民歌的特点是:两句一节,节数不定;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品 析 课 文 文章结构
1 回延安,兴奋,激动 兴奋
2 忆延安,养育我的故土 感激
3 聚亲人,欢聚,话说今夕 喜悦
4 看新城,旧貌换新颜 赞颂
5 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 品 析 课 文 “回”意味着重新回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突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1 题目中为什么要说“回延安”?
为什么不用“去延安”或者“到延安”?品 析 课 文第一部分中
“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
描写表现了作者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心情。2 课文第一部分用了一些词语,
如“莫要”“莫把”,说说你的体会。品 析 课 文3 品析“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句话。这句话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
“唱”、“笑”、“把手招”,
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
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
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品 析 课 文4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全 文 总 结    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见亲人、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来表达。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艺 术 特 色鲜明的地方色彩全诗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 是陕北民歌;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都带有浓重的延安色彩,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 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主 旨 概 括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夸张手法的运用拓 展 延 伸延安精神: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表现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一起说一说吧!板 书 设 计二、忆延安: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三、话延安: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四、看延安: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十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五、颂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一、回延安: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回延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