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5-09 20:15:57

文档简介

第4课
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卡通形象分类等知识,并了解中国的卡通形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卡通形象设计过程和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
表现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本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色彩缤纷的图片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众多卡通形象。图片介绍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卡通片,即卡通形象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中国的卡通形象。在此基础上,教材以生活原型与卡通形象图片并置的方式,告诉学生卡通形象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并通过文字提示卡通形象的设计手法(拟人化、变形、夸张等),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
3重点难点
应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卡通画知识的了解,并能运用各种绘画表现形式创作或临摹卡通画形象。
卡通形象的设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景导课:
听一段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提出问题:我们平常看过的电视或电影,有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等,那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看到的《宝莲灯》、《葫芦娃》、还有《喜洋洋》
又属于什么片子呢
活动2【讲授】二、展示本课的课题《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师展示各种熟悉的动漫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那些卡通形象,我们除了在卡通片里看到外,
还在那些地方见过 ”
生“书包上、笔上、衣服上 ”
师:“对,他们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观察生活与卡通的联系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卡通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3【讲授】卡通的定义、创作手法分类及相关链知识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思是连续的画面,也可以简称为动画片或动画连环画。

第一部卡通(cartoon)片是1860年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美国
卡通片《迷人的图画》。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
画室》的诞生。创作这部短片的是万氏兄弟,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卡通的创作手法分类:
手绘、木偶、剪纸、折纸、水墨
(展示课件,举例不同创作手法做出的卡通片形象)
活动4【活动】想一想 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屏幕上的图片提问:“卡通形象与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一一对比经引导学生发现卡通形象与它们的原形的不同。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卡通画的特点:
①夸张变形
②生动幽默
③语言简洁
④色彩鲜艳
活动5【活动】教师示范将水果设计成卡通形象
教师示范将水果设计成卡通形象,边画边启发思维
活动6【练习】三、学生绘画练习,实践探究
请同学们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音乐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共28张PPT)
卡通在生活中的运用
1、什么叫卡通?
2、第一部卡通片
3、中国第一部卡通片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思是连续的画面,
也可以简称为动画片或连环画。
1860年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美国卡通片
《迷人的图画》。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
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创作这部短片的是万氏兄弟,
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大闹天宫》是万氏兄弟摄制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里面齐天大圣火眼金睛、手拿金箍、腾云驾雾的形象深入人心

木偶
剪纸
水墨
手绘
折纸
卡通片的表现形式有:










想一想
看一看
卡通形象与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的真实物象与卡通形象的比较
将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拟人化,构建一个神奇的世界。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生活中的真实物象与卡通形象的比较
把对象的特点作刻意的夸张,更能突显个性。
生活中的真实物象与卡通形象的比较
巧妙的变形能使对象更滑稽、更幽默,从而更好的
体现作者的构思。
卡通画的特点
1
夸张变形
2
生动幽默
3
线条简洁
4
色彩鲜艳
看你的,动动手:
1、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蔬果为创作原型,设计一个动漫形象。
2、以同学为创作原型,用夸张的手法设计一个动漫形象。
小小设计师
自我评价建议:
你对自己所设计的动漫形象满意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并谈谈创作感受。
细致的生活观察:
丰富的想象:
夸张与拟人的造型:
色彩知识的运用: